而收获的牛羊马匹,也会远远超过因为征战,而浪费掉的资源。
可是,如今民心已失,经过各种威逼利诱,和连可最终才集结了两万骑兵。
虽然骑兵人数让和连感到失望,不过,如今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最终,和连还是硬着头皮,亲自带领大军南下,想要将失去的地盘抢回来。
而知道消息的南匈奴,也很快做出了准备,也派出兵马两万,守在原中部鲜卑的南部草原。
终于,战争还是不可避免的打响了!
两军第一次交锋,皆气势如虹,打的难分难解。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战斗次数的增加,中部鲜卑明显有些后劲不足了。
反观匈奴,正有源源不断的骑兵加入,而且粮草相对充足。
最终,这场战斗显而易见的,是匈奴获得了胜利。
而和连一部,不但没有收回被匈奴占据的草原,还损失了一万多名骑兵,又耗费了无数的资源。
这使得和连一返回部落,便引起了所有鲜卑人的怒火。
而年轻力壮,又是和连已经过世的兄长之子的魁头,终于忍无可忍。
他随之揭竿而起,顿时一呼百应,有上百个部落相随。
于是,强大的中部鲜卑,最终分裂成了两部。
而魁头领着上百个部落族人,离开了中部鲜卑的领地后,竟然一路向东南而行。
最终,他们同正在向北迁徙的辽西鲜卑的残部相遇,并成功的联合在一起。
两个残部联合,虽然实力仍然挂在末尾,不过,却也不比辽东鲜卑要弱上多少。
而他们两部,最终的落脚地点,也是在辽东鲜卑和中部鲜卑之间的广阔草原上。
而此时,天气已经变冷,草原北部,已经下起了大雪。
而各部落之间,也如约定好了一般,皆各自停战,开始准备应对即将到来的冬季。
至此,诺大的草原之上,也会进入长达数月的平静。
将手中的密信放下,刘瑾不由得冷冷一笑。
和平?不存在的,这只不过是暴风雨来临前的短暂平静而已。
估计明年开春之后,待冰雪消融,草原就会再次陷入战乱。
而南匈奴,拥有了可以发展的地盘以及牛羊之后,想要发展起来,最少也得十几年的时间。
而刘瑾,自然不可能给南匈奴发展壮大的机会。
他幽州北方,不是有良田千里吗?既然收成如此之好,而且靠近草原之地,也很少有天灾的降临,
那不妨在并州之北,靠近南匈奴的领地,再次开荒种田。
而辽西鲜卑不是迁徙北上了吗?那正好借此,扩大幽州之北的良田范围,最好直接开荒到南匈奴的家门口去。
眼红?抢粮食?他东部鲜卑和魁头部落没有那个胆量。
而南匈奴,若是敢打粮食的主意,那自然有乌桓帮忙顶着。
如今,乌桓一族,在他们领地西方已经没有了威胁,而东部鲜卑又被打的节节败退。
刘瑾自然不能让乌桓闲着,而南匈奴作为乌桓一族的对手,也足够资格。
在今年秋季,乌桓部落尝到了良田的好处,又挫败了鲜卑,乌桓一族想不膨胀都难。
而对于扩大良田范围,估计高兴还来不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