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瞥到程毅一脸好奇的目光,程东阳好险收起了脸上荡漾的笑意。
就算那小娘子有胎记,程毅也看不到,总不能让他去偷看人家洗澡。
程东阳眼睛一瞪,毫不讲理兼信誓旦旦地,“没有,我的画这么逼真,你凭着这画像去查不就好了?打探人家身上的胎记干嘛?快滚。”
程毅翻着白眼走了。
程东阳收拾好现场,离开之前,打开握着的手,看着掌心里的红绳,那是从小娘子是心衣上拽到手的。他冷哼一声,暗暗想着,看他找到人后,怎么折磨她。
而被程东阳念叨着,要狠狠报复她的姜莉,在对方搜索范围还没有定下的时候,已经离开京郊,远遁晋州。
姜莉自通过小姨给家里寄信后,便在这边正式定下来。
每天早起,帮小姨、姨父包包子、蒸包子、卖包子。偶尔有外送的买卖,如果是近的相熟的人家,她就送上门,远的便和小表弟一块送。因是女子,大多数外送的单,其实都是姨父去的。
逢上年节,街上行人买包子的不多,大多数都在大酒楼吃着大鱼大肉,或者买些好的吃食到家里跟孩子打打牙祭,小店小摊里的包子、馒头、花卷之类的,变成了下下之选。
不过,这也是没法子的事。不管什么生意,总有旺季淡季的时候,旺的时候赚多点,淡的时候,赚少点。忙的时候,吃饭喝水的时间都没有,闲的时候,只能拍蚊子度日。
姜莉看着这样的状况,觉得不能这样下去,她上辈子一个人的时候,便知道不能“靠天吃饭”,不可安于现状。
姜莉就问小姨有没想过,这些节日里卖点别的吃食。小姨摇头,姨父卖包子起家,小姨作为女子,一般的家庭吃食还能张罗着做,但营生不同,她包包子的手艺,还是跟丈夫学的,又在一天接一天的锻炼中,才练熟了手艺。
你让她做的的,她不会,姨父也不懂,他就是做包子起家的。不过,小姨不懂,姜莉懂呀。她在小木屋的时候,经常种菜、上山采菌子卖给山上的寺庙,一来二去的,她跟庙里的僧人们就混熟了。
僧人又是有大爱之心、常怀普度众生情怀的群体,姜莉经常送菜上山,总有一两次遇到意外,赶不上饭点的时候,如果身上的干粮带不够,就会留在庙里吃些斋饭。
这时候的僧人,是可以沾荤腥的,只是不常吃,所以他们对着那些个素菜可劲研究,各种素食点心那是研究的再透彻不过。姜莉跟他们熟悉,这不就沾了光。
她不止会做斋菜、腌菜、肉菜,还会做点心。
包子、饺子之类的东西,馅料有荤有素,而糕点可以由豆类、花朵草药、菌子之类的东西做成,当然,也有用肉做成的。不过,肉类成本高,试验阶段就不用下这么重的本了。
姜莉就提议说,“我会做些点心,不如我们先做几款素馅的试着买,年节各家离不开送礼,而吃食里,点心是首选,我们样子做的好看的一点,自然有人会想着买来送礼。”
“可是我们都不会做怎么办?”小姨在一旁问。
姜莉一笑,对她说:“点心比包包子简单多了,包包子还得注意着弄几道好看的褶子,点心只要有模具,一盖就成型,都不需要用到手法,模具还能延续着用,每次出来的形状、大小都一模一样,这就杜绝了最后出笼的东西大小不一的可能性。”
“什么样的模具?”男人对工具这些总是比较敏感的,他们多多少少都懂木工。姨父就有一套木工模具,说到这个,一直沉默着的男人这才感兴趣地问,“就像刨子、榫槽这种模具?”
这时候的家具用品,还是用的榫卯结构,凸出部分叫榫头,凹进部分叫卯、或叫榫槽。
姜莉点点头,回答他,“类似这样的东西,一般是圆形或者方形的碗状,底部还可以刻花纹,然后把粉团放进来,压平,再倒扣,就会成型。模具是什么样的形状、花纹,出来的点心就是什么样的。其实,做包子、馒头也能用模具。”
“那得叫专门的木匠做吧?我见那些大酒楼出的点心,样子精致,花纹很是复杂,跟他们做买卖的木匠,很多都是有大手艺的人物,我们不认识这样人呀。”
小姨还是有点担心的,她见过大酒楼出的糕点,常常自惭形秽,自己的手艺真的能跟人家那样的大师傅比吗?
“我们不需要做到大酒楼那样复杂,只简单画两道纹路就好了,所谓精致也是见仁见智,人家做出来的未必有我们的经济实惠,”
姜莉鼓励道,“能到大酒楼吃点心的,都是些大富大贵的客人,人家不一定愿意到我们这样的小摊小贩的地方来,所以,我们的目标顾客,是那些吃不起大酒楼,又想尝试酒楼里的吃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