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阳双村的生产大队,大队长是王承柱,驻村干部是王泰然。
所以只要他们两人愿意把曹建川的名字报上去。
曹建川返城的事简直就是板上钉钉的事,因此他听说王承柱没当场拿曹建川去沉塘,人道毁灭。
所以这才过来打听一下,想知道王承柱究竟是打算如何处理曹建川这事。
王承柱没有开口,又把视线落在了曹建川脸上。
同时其他几人也是如此。
这接二连三的看向自己,曹建川怎么会不明白,他的意思。
再次一脸坚定的开口说道:“爸,妈,巧英,泰然哥刚才我就说的很清楚了,我不回去。”
王承柱微微皱了皱眉,开口说道:“建川的意思是这次我们把这个消息公布出去,让这几个月表现最好的人得到名额,你看怎么样?你也知道,现在有些人喜欢出工不出力。”
最终王承柱没有把曹建川说自己不参与的话说出来。
对于让不让曹建川回去,其实他心底还是有些犹豫的。
在城里工作还是要比农村轻松很多,条件也好很多,如果曹建川是真的愿意带着王巧英一起返城的话,王承柱肯定会举双手双脚赞成的。
王泰然又看了一眼曹建川,安慰了一句:“大伯就按你说的办,不过建川你也不要灰心,这次我听说工农兵大学今年会给我们的公社几个名额。
这可是直接读大学的机会,比那所医院培训的事确定多了,到时候,我们大队争取争取弄两个名额过来,看能不能把你和巧英一起送去读书,这样你们也好有个伴。”
这事,其实这几年来,年年都有。
在1968年的时候。
《天夏报纸》上发表了一份题为“从魔都机床厂看培养程技术人员的道路”的调查报告。
当时报纸上就提出“关于工程技术人员的来源问题。”
当时的主流媒体,认为除了继续从工人队伍中提拔技术人员外,应该由基层选拔政治思想好的,具有两三年或四五年劳动实践的初、高中毕业生进入大专院校学习。
而这样的好处是:第一,他们政治思想基础比较好。
第二,具有一定的实际工作能力,有生产劳动的经验。
第三,一个初中、高中毕业生,经过几年劳动,大约在二十岁左右,再经过几年学习,二十三四岁就能独立工作。
而目前一个直接读书到大学毕业,然后再去到工作岗位后的大学生,一般要经过二三年实践,才逐步能独立工作,这明显就有些浪费时间。
而且这么干还脱离群众,脱离社会,形成学不致用的情况。
也是现在那么多专家提议,贫困人家把自家一个亿存银行吃利息,把自家999套房拿去出租收租,开自家的高级跑车,去开出租的原因。
因此选拔有实践经验的知识青年到大学培养,这是符合多快好省的原则的。
之后,便有了领导的“七二一指示”。
于是,魔都机床厂,在这个指示下,当年就创办了“七二一工人大学”。
这所大学的学员全都是由车间推荐,厂大会批准,第一期招收本厂52名工人入学。
当时这批学员平均年龄29岁,文化程度从小学到高中不等,学制为2年(后延长10个月)。
课程设置为思想、劳动、军体及专业课等。
专业课结合本厂的典型产品或科研课题组织课程,自编教材,自选教师,按生产顺序分阶段进行教学。
学员全脱产学习,但参加工厂的各种运动,定期回车间劳动,毕业后仍“回到生产实践中去”。
后来“七二一工人大学”的经验很快推广到全国各地,大、中型企业纷纷办起了自己的“七二一工人大学。“
随后,各大院校跟进。
在1970年10月15日,各大高校开始跟进试点招收“工农兵学员”。
入学文化条件是“相当于初中以上文化程度”。
而有实践经验的工人、贫下中农则不受文化程度的限制,只要有推荐就要。
当年共计招生41870人。
于是,在当年所招的生源中,文化程度为高中者占21%,初中占78%,小学占06%。
特别是武城大学招收的新生中,文科有45名是初小程度,理科有30%是高小程度,甚至还有加减乘除也不认得的文盲。
山d大学更加离谱,对80名入学新生进行测验时,及格的只有17人,甚至出现了1÷5=5,1/2+1/3=2/5的答案。
因此,这事在经历过几年后,各院校针对这个伤心的事。
提了一些建议,包括多从上山下乡两年以上的知识青年中招收新学员,实行推荐加考试的方法。
招收相当于高中毕业文化程度的学生入学。
在大学设预科,把所招的学员补到相当于高中毕业水平再升入本科等等,为此,出现了1973年所谓的“白卷英雄”事件。
也是这个时期,很多有上进心的知青,天天晚上下工之后相互交流学习的主要原因,也是王巧英说自己不行的原因。
最初上大学也不完全是学习书本知识的地方。
因为大部分学时是要被,入学教育、各种报告、各种讨论、排练演出、庆祝活动、野营拉练、挖防空洞、挖坑栽树、挖河清泥、看爱国电影……等等一系列丰富的活动所占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