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大憨终于说服颜百灵同意拿黄花甸做抵押,争取建桥的贷款。同时也帮着她跟七户半签订了管理采收合同。黄花甸子黄花菜又被庄大憨一点点抓在了手里。不知不觉中,孙洪发最后一条财路又被他斩断了!
三个专家都完成了自己的调研任务,打电话给白霞请求回本院整理论文。
白霞却给了秦步原一个奇怪的指示,把他们的调研报告草稿先给庄大憨看看,庄大憨签了字他们才能回去。
孙洪发心里狐疑,嘴上却一言不发,悄悄地给汪振丰打了电话。
汪振丰一听就不高兴了,农科院的专家调研为啥要庄大憨签字,他算什么东西?
他放下电话就坐车来到了渔窝棚。他要看看这个庄大憨到底有什么能耐,不管是哪级的农艺师,有什么资格审核专家的调研报告?
汪振丰的到来,令邹万发笑逐颜开,拿起背包就要上车。
秦步原和齐师民却端坐在椅子上,动都没动。
汪振丰问道:“怎么着,两位专家不想回县里?”
秦步原说话了:“白副县长的安排是有道理的。我们调研的主要对象是庄大憨;帮扶的主要对象也是庄大憨,草案内容百分之八十涉及渔灯社,人家本人不同意,我们没法发表。不然人家告我们侵权怎么办?”
孙洪发:“陪你们调研的是咱们贾副主任,跟庄大憨拉拉岗子有什么关系?”
汪振丰:“他连一顿饭都没给你们吃,拉拉岗子门都不让进,我们怎么帮扶?调研啥了?”
秦步原:“吃不吃饭不打紧。但我和齐老师给了他们帮扶建议,庄大憨也乐于接受。而且我们已经协商好了,今后还要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如果就这么走了,合适么?……”
秦步原又开始了没完没了地磨叨,汪振丰实在忍受不了,打发贾浩明快找庄大憨!
庄大憨的交通工具依然是那台永不退休的小解放。他来到小会议室的时候,秦步原已经停止了磨叨。
庄大憨的秦步原的调研项目是三江湿地自然状态下的动植物保护,这个老头在草案里一口气开列了二十多种需要保护的动植物。关于过水塔头,庄大憨早就知道,可是他没想到的是,老江湾岗子坨子上随处可见的蒙古黄榆原来也是三江湿地特有树种,江黄榆!他表示全部接受,愉快地签了字。
齐师民的项目是黑土地的改良与农作物的营养结构,更没说的。
庄大憨既没客气也没犹豫,拿着笔签了字。
秦步原一抬手:“老邹,该你的了。你不是着急回县城么?”
邹万发满面带笑,坐回椅子上,打开公文包把材料拿出来交给庄大憨。
庄大憨依然看得很仔细,不过神情却大不一样。看齐师民的材料他和颜悦色,看秦步原的他满脸兴奋。
可是到了邹万发的项目,庄大憨越看表情越严肃,最后咬牙切齿了!
汪振丰看得莫名其妙,孙洪发看得脸色铁青。贾浩明却忍着笑,退了出去……
庄大憨反复看了两遍最后把文稿甩在桌面上:“姓邹的,你那农艺师的文凭怎么来的我管不着。可是你抄袭孙异群的材料,老子必须告你!”
邹万发也拍案而起:“庄大憨,你不待见本人,本人不跟你计较。可你不要血口喷人!”
汪振丰也发话了:“庄大憨,这话可不能乱说。搞不好你要负法律责任!”
庄大憨没搭理这两个小丑,怒视着孙洪发:“姓孙的,你他妈真不是人揍的!连你女儿留下的这点心血你都能出卖呀?你个王八蛋……”
孙洪发也急了:“庄大憨,你再出口不逊,老子跟你拼命!”
庄大憨:“拼命,你敢么?不过这个姓邹的给你的好处决小不了!”
汪振丰:“庄大憨,诬陷抄袭,你有什么根据?”
庄大憨又坐到椅子上:“这份调研报告上百分之八十以上是当年开发落雁滩孙异群整理的材料内容,很多地方连字句都没变。”
“你怎么那么肯定?”汪振丰很奇怪地问。
“哼哼,因为那些材料是我跟孙异群一起整理的!为了让她能早日恢复工作我才同意将来发表挂她一个人的名字!”
汪振丰:“你说的是真的?”
庄大憨:“我告诉你姓邹的,这份材料就算你拿出去发布也没用。因为上面的数据都只适合落雁滩那种春低温、秋霜迟、高养分、常存水的地块,高一点的平原地块根本不适用。另外这份材料形成于两年前,那时我们还没有收成,所以根本没确定适用的稻种。就这些东西拿到省农科院,一旦答辩,你说得出来么?”
邹万发一下子瘪茄子了。
汪振丰都蒙了!庄大憨说得头头是道,邹万发一定是抄袭了。
可是孙洪发为什么把女儿的心血卖给邹万发呀?收礼了,而且是重礼!
庄大憨:“孙洪发,把孙异群留下的材料笔记全都交出来!”
“凭啥呀?我闺女的东西凭啥给你?”
庄大憨:“你拿出来,孙异群的本子里有答案。”
孙洪发:“我不管什么答案不答案,东西是我闺女的,我有权决断!”
庄大憨:“哼哼,那是我们三个人的心血。我和王雅梅对你的人品和行为产生了怀疑,你没资格继续保管。我将把这些东西送到省农科院报备保存。你不交也可以,我现在就通知我的律师,投诉你和这个姓邹的!”
汪振丰连忙打圆场:“送到省里保存,这是好事啊!孙书记赶紧给拿出来。”
孙洪发再不敢拖延了,连自己亲闺女的东西都能出卖,别说老百姓看不起,连王雅凤都安抚不了。
他出去一会儿将一本厚厚的笔记本拿了过来。
庄大憨拿过本子从本子的塑料封皮夹层里拿出一张折叠好的字纸。是庄大憨、孙异群关于落雁滩水稻开发的实验记录和论证材料的二人授权证明。
孙洪发明白了,这张纸一定是两个人在骆驼岗子那个渔窝棚里搞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