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第一批攻城的那几个方阵,从他们身上穿戴的盔甲就可以看出,他们是贵霜士兵!
其战斗力,绝对比之后攻城的大宛和康居以及西域降兵的几个方阵,要强上不少!
造成贵霜大军前后战力差距的第二个原因,就是士兵的士气,前后相差太大!
战斗刚开始打响,贵霜大军的士气,可谓是一往无前,锐不可当!
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就算是贵霜士兵的士气,也是越来越弱!
至于大宛康居的士兵,那就更不用说了!
那些士兵,一个个昏昏沉沉的,有的甚至乱作一团,分不清自己的位置!
到最后,康居和大宛的士兵,甚至都不如第一次上战场的普通的新兵!
也许,他们真的是第一次上战场也说不定!
感知到这一幕,董承的脑海中,突然闪过一道灵光,可他却没有抓住!
想了很久,董承这才豁然开朗,想通了其中关键!
先贤左丘明,在曹刿论战中写道:“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这不就是如今贵霜大军的真实写照吗?刚开始攻城,可谓是气势如虹,随着时间的推移,士气衰落!
这还是对战的第一天!如果在持续几天,那贵霜大军的士气,绝对会低至谷底!
董承记得,在先贤的这句话后面,还有一句话,那就是“彼竭我盈,故克之!”
当贵霜大军的士气低到谷底时,也就是大军战斗力最为颓弱之时!
到了这个时候,那就是汉军突然出击,克敌制胜的时候!
想到此处,董承只觉得自己的胸口,燃烧起了一股火焰!
这股燃烧的火焰,让他的热血也跟着一起沸腾!他的呼吸,也因此变得急促了起来!
接下来,董承派出士兵,让其用绳索和藤条编织的木筐,将城外散落的石块,捡至筐内,最后用绳索拉到城墙上。
将事情交代清楚后,董承没有理会董卓,也没有同董卓说起自己的想法。
只见他直接转过身,向着一旁的台阶走去,很快便消失在了台阶处。
董卓见状,眼中虽然有怒意闪过,可更多的是无奈之色!
贵霜大军的气势转变,他如何看不出来?只是他并没有对董承说起!
他知道,如果将此事对董承说,也未必讨得到好!
说不定那董承还会对自己冷嘲热讽一番!
三军统帅是董承,就算最终守不住城池,也有他董承承担罪责,他董卓还是老老实实的吧!
就算最后连阳关都失守,贵霜大军也打不到洛阳,他董卓有什么好担心的?
此刻,站在城墙上的,还有西域诸国的贵族,以及几名国王。
他们见董卓如此,却没有任何一个人上前,来与董卓搭话。
这种态度,与前几日同董卓第一次相见的时候,简直天差地远!
因为他们也看出来了,此次大战,谁才是真正的统帅,谁才是代表了大汉朝廷!
曾经的燕王麾下大将董卓?跟人家相差的可不是一星半点!
而且那位将军同他董卓可不对付,他们可得提前站好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