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饭以后,年轻人们说什么也不让叔叔阿姨动手。
大家一起收拾餐桌、清理餐具。
然后三个孩子带着同学们去逛逛院子。
他们住的是邵景同的这个一进的四合院,里面还是留存了一些古老的建筑痕迹的。
因为之前的乱搭乱建,现在院子看起来还有些杂乱。
不过他们都已经规划好了。
哪里种树、哪里养花、哪里栽菜。
听着他们的计划,想象着院子以后的样子,大家都非常的高兴。
“那你们动作快点啊,至少在毕业之前得邀请我们再来一次吧。”
送走他们,邵景同把他们在京市置办的所有的产业都说了一遍。
“去年回家的时候给你们看我们三个一人一个的房子,是在郊区,这个四合院是上学期新买的。”
邵严和陈桂花都是一脸疑惑。
他们确实是想着要去看看儿媳妇和女儿的房子来着。
但是他说什么?
这房子是新买的?
陈桂花捂着自己的心口坐下。
“你们到底买了多少房子?这么多房子是能吃还是能能喝啊?”
津津她是管不了,人家没跟儿子结婚,更没有用儿子一分钱。
但是她真的觉得只要有一个房子能住就好了。
之前他们在郊区买的一人一间房子,说是为了户口。
那这个房子又是为了什么啊?
听邵景同盘点完他们的财产以后,邵严也沉默了。
“你们到底是怎么想的?跟爹说说。”
他倒是觉得孩子们肯定是有想法的,不会故意乱用钱。
一开始他们买了郊区的房子,确实是为了以后能留在京市。
这样不管以后分配的工作在不在京市,他们都是京市人了。
其实秦津津更多的是为了以后的拆迁房,但是现在还是这个说法比较好。
“至于买四合院,这里离故宫这么近,以后肯定越来越贵,现在我们买得起,以后就不一定了。”
邵景同是学经济的,他把通货膨胀和他们市区房子的价格拿出来说。
邵严和陈桂花都听懂了。
买这个房子是因为这房子以后会越来越值钱,到时候现在买房子的这点钱。
用津津的话来说,就是大概只能买到半张瓦片的位置。
买店面是因为现在政策开放了,以后他们肯定是要做生意的。
先准备好,就可以成为第一代做生意的人,多挣一些钱。
“那你们还有钱吗?”
村子里分家建房子,哪个不是用了全家之力。
他们几个孩子就这么用出去这么大一笔钱,肯定是省吃俭用很长一段时间了。
说不定现在还欠着外债呢。
说着陈桂花就要去拿存折。
孩子们除了同学和朋友能跟谁借钱啊,可不能让他们矮别人一头。
最后被邵景同给劝住了。
多加解释,才让他们相信几个孩子是真的不差钱。
邵嫣然就不说了,她没怎么用出去一大笔钱。
邵景同现在跟同学一起在京市做起了老本行。
秦津津则是大学老师的得意门生,现在每个月翻译英语稿子都能挣好几十块钱。
更何况学校每个月还会给他们二十几块钱。
所以几个孩子都是统一口径:不差钱。
邵严和陈桂花骄傲得不行,不过同时也有一些失落。
孩子们都长大了、有本事了,用不上他们两个了。
“爹、娘,我们带你们去看看津津的院子,还有我们三个在郊区的房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