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跟着大家一起上工,下工以后去山上玩,秦津津种菜和制作红糖的速度都慢下来了。
不过之前秋收的时候已经做了挺多了,秦津津决定先去黑市试试看红糖的市场。
先去供销社看了看红糖的价格,五毛五一斤还要票。
于是黑市上卖白面和水果的大姐连红糖也在卖了。
秦津津给红糖定价八毛一斤。
这个价格不便宜,但是想到自己熬煮红糖费了这么大的力气就不觉得贵了。
而且八毛钱一斤,不要票的红糖可是非常受欢迎。
至少秦津津拿出来试水的十斤红糖直接被抢售一空了。
秦森他们来买水果的时候听说秦津津卖红糖,还特意让她以后多带一些来,他们也要买。
看起来,红糖比白面还要稀罕一些呢。
不过秦津津想想自己也很久没有买糖吃了,这年头糖票确实很难得。
一块多一斤的水果糖就是小孩子们难得的美味了。
八月份交了公粮以后,九月份村子里大家分了粮食。
该交的猪都已经交上去了,村子里剩下的一头猪要留到腊月二十五的时候再分。
现在已经是十月份了,秋天到了,山上的果子也少了。
进入十月以后秦津津都不上山去了,下工以后抽到时间就进到软件里面种菜、做红糖。
这个时候天气已经很冷了秦津津已经换上了毛衣和比较薄的棉服。
这段时间的活越来越少了,大部分时间大家是在山上捡柴。
不过她们三个人早就商量好了,她们不去捡柴,直接买柴火就好了。
十月份还没有开始开始,三个女知青就跟着村里人一起开始烧炕了。
一直要到明年的三月份结束大家才会陆陆续续的结束烧炕。
柴火现在是七分钱一斤,她们自己之前也捡了一些。
为了度过这个冬天,秦津津她们买了好多柴火。
看着堆柴火的地方和厨房都已经满满当当,三个人总算是心满意足的收手了。
“十一月中旬左右就要下雪了,下雪之前我得去供销社买毛线来织毛衣。”
没想到张清还会织毛衣,秦津津对这个手工活很感兴趣。
“清清,我也想织毛衣,我去把线买回来,你能不能教我?”
村里的牛车在冬天第一场雪下来以后就不会再频繁的去镇上了。
所以趁着现在地里没有什么活干,大家经常去镇上,主要是买上过年需要的东西。
因为不想天寒地冻的出去置办年货,三个人决定多去几次,每次买一些回来。
正好秦津津也决定在下雪之前把现在自己手里的红糖全都卖出去。
张清这次买毛线买得可不少。
用她的话来说,现在没有事情做,一天都可以在炕上织毛衣。
一个月一件,正好在过年之前还可以给爸妈一人织一件毛衣,顺便给哥哥做一件马甲。
刘红岩知道张清的打算也闹着要给爸爸妈妈织毛衣。
“可别,你能给自己织一件就不错了,等你以后手艺好一些再给叔叔阿姨织吧。”
张清阻止了刘红岩这个“妄想”,建议她给叔叔阿姨织围巾。
围巾也可以,刘红岩不挑的。
秦津津跟她们不一样,她不用给家里准备什么。
只是需要一件毛衣交换着穿,或者再给自己织一条围巾,一个手套。
刘红岩和张清她们也没有说什么。
其实这么久了,她们也多多少少知道一些事情。
比如秦津津跟家里的关系并不好,至少她们从来没见过她家里给她寄过钱票或者东西。
经常跟秦津津通信的并不是她的家人,而是她的一个同学,她们经常一起讨论学习。
秋天分粮以后,她们三个人一起往城里寄东西。
两人往家里寄农产品的时候秦津津也没有往家里寄,只是给朋友寄了。
意识到这一点以后,她们在知青点都很少说家人的事情了。
秦津津刚开始还没有意识到,只是突然有一天发现刘红岩好像很久没说过她家里的事情了?
本来以为她跟家里吵架了,还仔细观察了一下。
最后发现这两个人是为了自己?
哭笑不得的秦津津,跟她们说了自己完全不在意这个事情。
“我本来应该读书的,是我妈舍不得我哥哥下乡,所以让我顶替他的名额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