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慕痛心疾首的说道:“老夫听说有人已经开始卖粮卖地,将族中产业全部变卖成钱大量购置茶叶,这要赔了将来有何颜面去见列祖列宗啊。”
人的贪婪是无穷尽的,有百分之一百的利润就敢践踏人间所有法律,茶叶的利润足够让人孤注一掷。
面对周慕慷慨激昂的演讲,在场的投资者们有冷笑的,有鄙视的,有无所谓的,唯独没有共情的。
在很多喜欢用阴暗心思揣度别人的投资者看来,周慕此举并不是真的关心大家,而是怕大家赚到钱后挤掉周氏豫章第一大族的位置。
士族与士族之间的明争暗斗不比朝堂少,谁不想排第一啊。
见无人搭理,周慕开始点名了,指着一位二十多岁的青年语重心长的说道:“章贤侄,听说你把家里的鱼塘都卖了,这可不行啊,万一赔了对得起你父亲吗?”
没人喜欢被说教,尤其是年轻人。
被点到的章姓青年梗着脖子反问道:“卖都卖了,现在说这话还有啥用,茶叶价格上涨晚辈还有的赚,一旦暴跌就彻底完了,所以晚辈认为,世伯若真是为我们好,就应该努力维持茶叶的价格,而不是拆大伙的台。”
这话说的可是一点情面都不留,周慕气的脸色阵青阵紫。
其他人却纷纷附和,鼓掌赞道:“章公子说的有理,想要不赔,最好的办法就是将梁国的士族拉进来,让他们去接盘。”
激烈的掌声宛如一记记响亮的巴掌打在周慕的脸上,让周慕感觉火辣辣的疼。
周慕强忍着怒火说道:“君子待人以诚,做人以真,与人为善,岂能行骗?”
这话大伙就不认同了,连古人都说窃钩者诛,窃国者侯,你周慕竟要我们待人以诚,真诚实待人的话你周家的基业怎么来的?
天下乌鸦一般黑,大家都不是好鸟谁也甭说谁,努力骗钱就行了干嘛又当又立的。
章姓青年继续说道:“这事其实很好理解,咱们引梁国士族入局,梁国士族为弥补损失肯定会引巴蜀士族入局,巴蜀士族同样会引高原上的吐蕃部族入局,击鼓传花,花只要不落咱们自己家,管他呢。”
“至于吐蕃是继续引其他人入局还是自己接盘承受损失,跟咱们有什么关系嘛。”
众人再次附和道:“就是就是,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让吐蕃接盘最好。”
周慕:“……”
以前怎么没想到这点,好像可以搞。
他本来是想说服大伙的,现在怎么有些被说服的征兆。
周慕一时不知道该说些啥了。
杨倓趁机插话道:“诸位请听我说两句,匹夫无罪怀璧其罪,众所周知,掌控财富的同时还需有掌控财富的实力,否则财富便成了祸端,看看中原,多少士族被瓦岗的起义军毁家灭门,前车之鉴呐。”
“李某认为有国才有家,没有强大的祖国守护,家业再大也只能任人鱼肉,咱们现在骗的可是梁国士族,将来梁国攻破豫章,被骗的梁国士族能放过诸位吗,届时你跟他们说,被骗的钱他们已经从巴蜀士族身上找补回来了,他们会听吗?”
“钱这东西没人嫌多啊诸位,所以要想保住家业,首先得强大楚国,只有楚国强到无人敢惦记的地步,诸位才能睡的安稳不是。”
章姓青年起身拜道:“李侍郎言之有理,可我等能做什么呢?”
李丹笑道:“李某已经建议司空开办科举,有兴趣的可以参加,通过科举入仕为国效力。”
有人不满的说道:“我等入仕还要考试?”
科举推行没几年,总共也没办过几场,而且都是在京城周边开设的,根本没波及到豫章。
在场士族喜欢的还是举孝廉那一套,通过保举直接为官。
杨倓笑道:“新朝新气象,凡事都得有规矩嘛,为避免别人说咱们任人唯亲,李某觉得走个过场还是有必要的,将来遭到质疑时,咱们可以理直气壮的说咱们的才能是通过科举检验的,看谁还敢说三道四。”
众人觉得有理,举孝廉的士族也不喜欢走后门的,科举入仕正好。
章姓青年说道:“我赞同,走过场就走过场,写篇文章而已不费事。”
杨倓举杯笑道:“我敬公子一杯。”
没了周慕这个搅局的,厅中气氛瞬间好了许多,大伙推杯换盏聊的很是畅快,但这毕竟是别人家,不能逗留太久,没喝一会杨倓便提议散场改日再聚。
离开大厅,杨倓追上章姓青年笑道:“还不知道兄台名讳,兄台见解独特李某佩服,去我府中一叙如何?”
章姓青年拜道:“建城章鸿见过李侍郎,章某才学浅薄,不敢在侍郎面前班门弄斧。”
杨倓笑道:“公子谦虚了,去我府上咱们彻夜畅谈。”
说完离开周府,强拉着章鸿上了自己的车。
一夜无话,天亮上班。
杨倓和来整刚进衙门就见王戎张开怀抱朝他俩走来,兴奋的说道:
“李侍郎李兄弟,你可真是为兄的好弟弟啊,我和陛下多次登门拜访都没说服士族入朝为官,你却三言两语就说通了这群混蛋,还是在周慕的宴会上,这叫什么,花别人的钱办自己的事,厉害。”
杨倓谦虚的笑道:“下官也是适逢其会而已,没司空说的那么厉害。”
王戎直接搂住他的肩膀笑道:“谦虚了不是,不过为兄有一事不明,直接下令不好嘛,干嘛脱了裤子放屁开办什么科举啊。”
现在他巴不得士族全来上班呢,实在不想搞多余的事。
杨倓不答反问道:“敢问司空,你祖上留下的钱花着心疼还是自己亲手赚来的钱花着心疼?”
王戎诧异道:“啥意思?”
杨倓笑道:“人都是贱骨头,轻易得到的东西是不会珍惜的,让他们参加科举就是要让他们付出心力,只有付出之后得到的东西才知道珍惜,先前您拿着官职白送,人家不是看不上嘛。”
“另外咱们大楚是要一统天下的,想走的更远就得有完善的制度,现在定下科举的基调,也算为有心仕途的人提供了一个奋斗目标嘛。”
“况且咱们的科举参加的人肯定不多,来的基本都能录用,真的只是走过场而已。”
社会发展到现阶段,科举才是大势所趋,杨倓如此也是为大隋的科举打基础啊。
王戎笑道:“你说的有理,就按你的意思办吧,另外我想了一下,你这连兼数职也不是办法,直接担任尚书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