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诗瑶有些焦急的向沈京韬看去,只见他依旧是天塌不变的冰山脸,面无表情的。
夏诗瑶皱眉,他怎么一点都不在乎,不着急的样子。先前也是……
在心里叹了一口气,夏诗瑶刚想摇头,解释她和沈京韬的关系,却看到沈京韬张开薄如刀薄的唇。
她刚想他是不是要解释,告诉大家她不是他媳妇,却听到旁边传来一道女音……
“你们别胡说了,我儿子还没结婚呢,跟他来的小姑娘是新来的知青。”
夏诗瑶和众人齐齐向声音来源望去,发现说话的是沈京韬的母亲。
夏诗瑶仔细打量了一下站在人群外的沈母,有些讶异。
沈母看着就是个普通的农村妇女,相貌、气质都很一般,实在不像是能生出沈京韬这种儿子的人……
若说沈母有什么不一样的,大概就是比起周围的村民穿是要好一些,不像周围的村民衣服、裤子上都有补丁。
从沈母的穿着,就看得出家境富裕,家底殷实。
这个时候不仅很缺吃的,还很缺穿的,普通人要得到一件衣服,很不容易。
不像现代,衣服都烂大街了,又多又便宜,上拼多多几块钱就能买到一件衣服。
这个时候,普通人能买得起成衣的不多,都是买布做衣服。可想买布,除了需要钱以外,还得有布票。
而布票,每个月只能给每人发放有限的份额,若没有布票,有钱也买不到布。
可这时的布票供给太少了,一个人积攒了一整年的布票,都不够买做一件衣服的布。
所以这时候不少人就一套衣服,穿破了也不敢扔,只能打补丁继续穿。
不仅农村人多数穿补巴衣裳,不少城里人都穿补巴衣裳,所以这时候有一个流行的顺口溜:“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大家别围在这里了,就快两点,马上就要上工了,赶紧回家拿上工的家伙什准备上工去吧,免得迟到,大队长扣你们的工分。”沈京韬的母亲吕惠芬向众人挥手,大声说道。
就在这时,突然空中响起一道喇叭响的声音,很快喇叭里传出一道有些粗壮的男音……
“上工了!上工了……村里的男女老少准备上工了!”
闻声入耳,夏诗瑶有点懵,但很快就露出了然的表情。
这应该是安溪大队的大队长在叫工。
她以前看过的年代剧里曾说过这个时候,每个大队都安装了大喇叭,每天大队队长都会通过大喇叭叫工,让队员们上工。
若是上面有什么指示和思想宣传,队长还会通过大喇叭放给大家听,队长还会放红歌什么的。
反正这时候大队的大喇叭用处多着呢!
围在四周的人听到大队长叫工了,不敢再站着,赶紧散去,上工去了,生怕迟到被扣工分。
这时候农村人全靠工分过活,工分关系着口粮和钱,所以扣工分,就像割肉一样的痛苦难受。
看到原本堵得水泄不通的四周,瞬间变得空荡荡的,夏诗瑶松了口气。
“夏小姐,不好意思,农村人说话比较口无遮拦,没有顾忌,习惯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但大家没有恶意的,你别放心上,和他们计较。”
吕惠芬笑眯眯地向夏诗瑶走来,一脸的慈祥亲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