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臣认为,几位大人的意见都很中肯,但微臣想问一句,黄子澄和齐泰之流究竟该用什么名义来罢黜?”
这时候,解缙突然提出了一个问题让屋内几人全都陷入了沉默。
朱允炆任由几人讨论,却是一言不发,哪怕此刻都依旧没有做出任何的表态。
他想看看自己挑选的这几人,到底能不能真正胜任朝堂核心。
众人的沉默并没有保持多久。
“微臣以为,既然燕逆打出的旗号是清君侧,那何不就顺应其要求,将黄子澄齐泰等人以蛊惑君王行恶政之名罢黜……”
“这样一来,燕逆那边所谓的大义名分,也就不攻自破了!”
首先打破沉默的是杨士奇,他站的角度又和其他人似乎有所不同。
朱允炆听到这里,心中多了一些欣慰,他觉得自己所挑选的人,至少立场和眼光都确实超过大多数人。
至少是敢想也敢说!
“如果是这样,会不会有损陛下颜面?让天下民众都认为是陛下怕了燕逆?”
练子宁听到了杨士奇的话,犹豫了一下,忍不住语气有些不愉的问道。
不得不说,练子宁的考虑也有其道理的。
燕王朱棣兵临城下的时候,立刻就把黄子澄和齐泰罢黜,很容易就会被人认为是朱允炆在找替罪羊。
这样的话,对朱允炆的声望实际上是有着很大负面影响的。
但是,也不能否认杨士奇的这个建议,确实有着一定的道理。
至少可以从大义的角度,彻底将燕王朱棣“靖难清君侧”的起兵理由完全否决掉。
当讨论进行到这个程度,结果就已经不是他们几人所能做决定的了。
所以到最后,在场的六人都把视线落到了一直没有说话的朱允炆身上。
“朕听了诸位卿家的话,觉得都很有道理……”
朱允炆笑了笑,先是肯定了在坐的几位大臣一句,然后才又继续说道。
“不过,朕以为,燕王朱棣既然作为朕的皇叔,不论是以什么理由起兵作乱,都是站不住脚的……”
“哪怕他现在拿着太祖皇帝的祖训做幌子,打着了所谓奉天靖难清君侧的旗号,但始终都掩饰不了他是反贼的事实……”
“所以,朕要做的,就是在京师城下堂堂正正的将燕王朱棣彻底击败……”
“基于这样一个目标,所以朕需要诸位卿家齐心协力帮助朕稳定朝堂,诸位卿家可愿意?”
朱允炆的一番话说完之后,在座的六位文官立刻齐齐起身,再次跪倒在朱允炆面前。
“臣等……愿意为陛下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这一刻的陈迪等人说出的话,确实是肺腑之言。
今日朱允炆给予他们的礼遇,已经足以让他们生出了“士为知己者死”的情怀。
在燕王大军兵临城下之际,朱允炆愿意选择相信他们几人的忠诚和能力,这对他们来说本身就已经是最大程度的认可了。
“如此就好,诸位卿家回各自的新衙门去坐镇吧,接下来的话,朕估计你们可能就会非常的忙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