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还有十来天就要贡举了。
沈鸣珂看着两个儿媳给沈尚光打包行礼,叮嘱道:“这一路前往府城,有你恩师在,我是不担心的。
不过到了那边,却要万分谨慎。
毕竟你现在树大招风。”
说起这事儿,沈鸣珂一家都是无语。
因为之前流民围庄并未遭到驱赶,甚至有“沈宜人大义收流民”的传闻,所以导致散落的流民都奔着沈家庄来了。
区区百人的沈家庄哪有余力对峙,只能好声好气地进行一系列消毒隔离后,迁入了庄子里。
这么一来,庄子里人口都超过洪水之前了。
沈鸣珂为了不引发民乱,特意与乡老们商量,定下了规矩。
流民为“客户”,简单说就是比佃户更第一等的浮户。
他们可以租种沈家庄的田地,缴纳一定比例的“拔钉钱”和赋税之后,剩下的就是再进行分成。
浮户三年不迁移,可申请入庄手续,成为沈家庄村民。
至于这耕牛、钉耙等都是由主家提供,粮种统一由沈鸣珂提供。
这也没办法,整个沈家庄只有沈鸣珂手里还有粮食。
眼瞅着人越来越多,外面的传闻就更离谱了。
真有不少白莲教教众称沈鸣珂为堂主的,而且对其无比忠心。
沈鸣珂解释了一遍又一遍,最后放弃了。
爱咋咋地,只要官衙知道她不是就行。
而令沈尚光出名的事儿也是与此有关。
话说沈鸣珂那日从小虫子手上得到了土豆,她就让可靠的佃户去研究发芽插秧等事。
结果这些佃户从没见过此物,想了几种方法都不敢下手,生怕把“神物”毁了。
最后还是沈尚光去县学的书阁里,查找了大量资料,最后确定了发芽切块培育的方法。
他回来后,还将这一想法去询问了小虫子。
后者虽然年纪小,但对其父交代的事情记得一字不差,由此补充了沈尚光的缺失。
这土豆也就顺利下种了。
为了照顾这块“金疙瘩”土地,村里自发组织了巡逻队。
每次都要与他人解释一遍土豆的下种过程。
时间一长,白莲教众竟编出了沈尚光“得天授,获金豆”的顺口溜。
插一句,沈家庄都不同意叫“土豆”,改叫“金豆”。
沈鸣珂想着,等产量上来了,也就不值钱了,估计还能改回“土豆”之名。
白莲教众分布极广,这一顺口溜也传了出去。
只是至今还没人知道“金豆”是什么而已。
沈鸣珂担心,明年土豆大丰收时,估计还有一番折腾。
“娘,这是《魔童降世》的初稿,您可以找人再润色一番。”沈尚光将一个包袱包好的手稿交给了沈鸣珂。
“娘,我想听!”孟夏激动起来。
“等刊印出来后,你就能看了。”
孟夏脸上一僵,“娘,我不认字。”
沈鸣珂一拍手,怎么把这事儿给忘了。
于是当天下午她就召集了村民大会,提出开办“扫盲班”的事儿。
“族长,您的意思是无论年纪,都可以来读书?”
“是。”沈鸣珂解释道:“白天是孩子们上学,晚上是大人识字。
除了生病的,其余人都要参加。”
“这……”
“我不识字也活这么多年了……”
“就是。”
沈鸣珂看了眼众人,又抛了第二个炸弹下去。
“凡是识字的人,都能参与到书坊中来,届时月俸是糖炒栗子的两倍!”
众人哗然。
外来的流民不知所以,小心翼翼得问了问,顿时就双眼放光。
他们与原住民不同,至今几家挤在一户住着,虽说有田有屋了,但手里没钱,心里没底。
现在只要学识字就能拿月俸,简直是天上掉馅饼。
“堂主威武!我等全部参加!”
白莲教众齐声大喝。
庄子里其他人一看,得,这还是竞争上岗,连忙也答应了下来。
于是,后来享誉大江南北的“沈家书坊”就从“扫盲班”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