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步,是由皇帝来完成的,王生只是在皇帝身边做个摆设而已。
虽然司马遹选了一个比较随便的日期,但是对于这些仪式,司马遹都是非常认真的去完成的。
造祢之后,便需要“祃祭”。
这个“祃祭”,就是祭军神、军旗的意思。
称为军神一是轩辕黄帝,二是战神蚩尤。
祭祀时要杀牲,以牲血涂军旗、战鼓,叫做衅旗鼓。军中大旗叫“牙旗”,自有“牙旗者将军之精,一军之形候”的说法。
祃祭后代也称为“祃牙”,就是祭牙旗。
东汉以后,出征前常有“建牙”仪式,把大旗树起来,然后“祃牙”。
唐宋后,礼书说天子有六军,实行六纛之制。即一军有一旗。于是,祃祭既要祭牙旗,也要祭六纛,建坛位,张帷幄,设旗、纛神位,掘坎埋瘗,礼仪也更趋复杂。
当然,在现在这个时候,礼仪还算是简单的。
但这三礼行完,王生人已经是有些疲累的感觉了。
在这个时候,王生其实还是有一些庆幸的,这要是换在明清,这出征仪式,一天说不定还真完成不了。
祃祭本来已含有“祠五兵”的意义,但后来兵器的种类不断发展,兵器和主管神的祭祀也逐渐增加。
明代专门修建了旗纛庙,庙中祭祀的神有旗头大将、六纛大神、五方旗之神、主宰战船正神、金鼓角铳炮之神、弓弩飞枪飞石之神、阵前阵后神、五猖神等。
清代皇帝亲征,要在堂子内祭旗,建御营黄龙大旗,其后分列八旗大纛及火器营大纛各八面。皇帝戎装佩刀,乘马出宫,率从征将士三跪九叩行礼。
出征必经道路,因此要祭道路之神,即“軷祭”。上古山行曰軷,驾车出门有“犯軷”之祭。
軷祭在道路上封一小土堆,以树枝草木为神主,驭者一手执辔,一手以酒浇洒车轵轊,再浇车厢前的挡板,然后将酒饮尽。
祭毕,驾车从封土上辗轹而过,表示从此跋山涉水,可以一往无前。
祭祀礼毕,出征的军队有誓师典礼,为的便是将出征的目的与意义告知将士,揭露敌人的罪恶,强调纪律与作风,也就是一次战前动员和教育。
这是整个出征仪式中,王生觉得最是有实际意义的了。
命将出征,天子要在太庙召见大将军及全军将校,授之以节钺。君王拿着斧钺的端首,把柄交给大将,表示将节制军队的全权授予他。
这一步,倒是轻松。
至于誓师词,早就有人写好了细数齐王八十八宗罪。
有罪给我往严重的说,没有罪,给我往死里去编。
那些修史文人,若是连这点水平都没有,司马遹都想要将这些人炒鱿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