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张闿的计划是想将袁绍引入公孙瓒的地盘,迫使公孙瓒将盯着代郡的人马东调,来和袁绍火并,这样的结果对于张闿而言才是最有利的。
但是,因为田丰献计攻打井陉关,这样一来,张闿就不得不对自己的计划做出相应的调整。
最终决定突袭渤海郡。
作为一名统帅,最重要的就是下决心。
然而在真的遇到大事的时候,决心又往往是最难下的。
下对了决心,那自然是不用说,事业顺风顺水。
可是一旦下错了,带来的损失往往也是难以挽回的。
其实,在下对决心和下错决心之间,还有一个比下错决心更错的决断。
那就是不下决心。
用一句成语来说就是优柔寡断。
比如袁绍,在正史上曹操东征吕布的时候,有人劝袁绍偷袭许昌,袁绍按兵不动。
试想如果袁绍当时偷袭了许昌,还会有后来的官渡之战吗?
再说曹操,从袁绍那边叛逃过来的许攸建议他偷袭袁绍屯粮之处,曹操毫不犹豫就动手了,这就成就了官渡之战的千古名局。
这一回,袁绍之所以果断出击上党,一是因为张闿拒绝了袁绍的联盟;二是因为袁绍要找回太原之战大败的面子;三是因为张郃高览投降了张闿,袁绍一定要让他们两个叛徒后悔。
还有第四,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原因,袁绍觉得自己拿出所有的本钱,消灭区区几个黄巾贼寇,应当不在话下。
可是,最后这一切都出乎了袁绍的预料。
韩猛、杨丑和张燕败在张闿的手里已经让袁绍大跌眼镜了。
可是他没有想到,文丑、蒋奇也被杀得大败亏输。
原本袁绍是想撤军的,但是作为讨伐董卓的十八路诸侯的盟主,这个面子他实在是丢不起。
而在这个时候,田丰提出了攻打井陉关,袁绍觉得抓到了挽回面子的救命稻草。
冀州一共有九个郡。
而渤海郡是冀州九郡之中唯一一个靠海的郡。
突袭突袭,那就是突然袭击。
张闿如果想从中山郡突袭渤海郡,那就要穿过河间郡。
而无论是穿过河间郡还是攻下河间郡,那都造不成突然袭击渤海郡的效果。
想突袭,那唯一的办法就是张闿率领麾下一万多人马,沿着冀州和幽州的边界,也就是公孙瓒和袁绍的边界,采取白天在森林中休息,晚上行军的方法,向渤海郡进军。
如果张闿的这支黄巾汉军还是过去那种难民似的黄巾军,张闿的这种进军办法决然不可能成功。
说句实话,一开始袁绍对于田丰的计策是十分信得足的。
可是,他率领主力大军攻打了井陉关三天,却不见张闿的动静。
不仅不见动静,甚至连消息也没有了。
这……这张闿是消失了,还是去了别的地方?
最大的可能应该是走公孙瓒的地盘绕回并州。
可是,公孙瓒那边也没有消息。
那这万余的黄巾贼寇到底到哪里去了呢?
就算是全部被雷劈死了,那也得有尸体啊。
尸体呢?
现在的黄巾贼寇叫做什么?
活不见人,死不见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