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炼钢厂大,人多,平日里有不少做小生意的推着板车过来,他见得多了。
不过,长得这么漂亮的他还是头一回见,也乐得帮忙跑这一趟。
姜栀攥着篮子站在炼钢厂门口,眉目间有一股躁意。
她不知道今天能不能见着虎子,但每每临到这时,她心头就会升起些“近乡情怯”的焦虑和担忧,她有许多方法能要回孩子,却唯有一点,那就是孩子会不会认她。
毕竟,在孩子眼中,她只是个卖儿换粮的冷血母亲。
没等多久,年轻的门卫小伙就领着两个穿着干净的女同志来了门口。
他近前,说道:“同志,这两位是我们钢厂的小学老师,来问问。”
姜栀轻笑,热情招呼道:“原来是人民教师啊,快,你们瞧瞧,我这些东西质量再好不过,你们要是瞧上眼了,咱们价格还能再谈。”
闻言,其中一个扎着长辫,穿着红袄子的老师说道:“你来的还真巧,我们学校过几天要和其他学校进行拔河比赛,正愁奖品的事儿呢。”
姜栀眼中掠过一道光,笑着道:“是吗,那真是巧了。”
这时,另一个三十多岁,身材高胖的女老师下手翻了翻,笑道:“还真不错哩。”
她抬头看向姜栀,问道:“这作业本多少钱?”
她的脸又圆又白,两条眉毛弯弯的,一看就是个很和善的人。
姜栀客气道:“供销社作业本是6分,我卖4分,大头铅笔2分,文具盒只要15。”
这些文具都是她在系统精心挑选的,具有浓厚年代特色的,比方说文具盒,老式的铁皮文具盒上绘制着彩色的小动物,瞧着活灵活现,绝对会受到孩子的喜欢。
红袄子女老师惊呼道:“真的这么便宜?”
她们这些当老师的,对文具的物价再清楚不过,眼下一听姜栀报价,都有种捡到宝的感觉,要是把这些东西拿去当比赛的奖品,肯定能调动起孩子们的积极性。
高胖女老师也惊了惊,旋即喜道:“我们要一个文具盒,五个作业本和五支铅笔。”
姜栀颔首,取出她要的东西。
递过去时,从容道:“您看我这东西还挺多的,能不能让我等着娃儿们下学,说不准还有孩子喜欢,让我在你们学校门口等等,这文具盒作业本我就不收钱了,成不?”
一听这话,两个女老师对视一眼,脸上都是遮掩不住的喜色,还有这种好事?
这样说起来,她们能白拿一块多的东西呢!
高胖女老师笑着招呼:“这倒不算啥事,不过瞅着下学还早,你能等吗?”
姜栀提着篮子,回道:“能!”
她要的就是一个光明正大进炼钢厂的机会。
两个女老师领着姜栀往职工学校走去,一路上,还热情给她介绍着钢厂和学校。
“我们钢厂呀,待遇可比旁的厂好多了,不说别的,就说配置,哪个厂能像我们一样,有理发室,医疗室,电影放映机和图书室?”
红袄女老师说话时,微微扬起下颚,一副吃公家粮的骄傲样。
姜栀笑着附和了几句,旋即问道:“咱们学校一共多少学生啊?”
女老师只当她是想做学生的生意,也不瞒着,说道:“我们钢厂为了方便职工子女就地就近上学,设立了小学和初中,学生算起来也得有一百多人。”
姜栀眸子微闪:“您是小学老师,小学一共几个班啊?要管的学生很多吧?”
闻言,女老师瞥了她一眼。
这时候,尊师重教的风气已然形成,当上一名人民教师是一件特别让人羡慕的事儿。
她已经习惯了旁人的吹捧,当即便得意道:“我们小学一共三个班,我管两个班,邢老师管一个班,不过学生没初中生多,统共也就四十来个。”
四十来个。
不知道虎子有没有被送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