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冬留在了客室,叶小丰则与张德才一起去了他的书房。
“小丰,我就知道,有你出马,万事无忧,我听来给我传旨的公公说了,你这次不仅完成了给西洋人传话的工作,还颇得圣上的喜欢,快说说,为何圣上会如此喜欢你,据说圣上本来想留你在宫中当差,你却拒绝了,还有,那赏金还由圣上亲批翻了一倍,这是怎么回事?”
叶小丰先把陈中柱捎来的那封信交给张德才,这才把一路上的经历一一向张德才汇报,包括遇到了台风,包括遇到了倭寇,以及后面与西洋人和皇帝打交道的整个过程,但对于去陈府吃了闭门羹的事,他还是没有提起。
至于说让他到工部任一个七品官职,叶小丰说那不是自己想要的,他只想通过科举名正言顺地当官,要不然别人以为他是投机取巧得了这个官职。
听得张德才心惊不已,也佩服叶小丰有自己的主见和自信,要是一般人,一介平民百姓突然之间就能当官,那是不可能拒绝得了的,叶小丰就是叶小丰。
听完叶小丰的汇报后,张德才后怕地说:“还好,还好最终顺利地返回来了,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你将来一定是个大富大贵之人。”
“朝廷的嘉奖下来了,说我举荐有功,加上以前治天花,打土匪的功劳,这次朝廷直接升我为工部右侍郎,明年年初就去上任。在上任之前,你有什么需要我办的事情没有?”
叶小丰连忙向张德才表示祝贺:“恭喜叔父再次升官,这可是直接到正三品了。”
张德才哈哈笑道:“哈哈,我也没有想到,以为最多任一个从三品的位置就不错了,没想到朝廷对我如此厚爱,直接升为了正三品的工部右侍郎,小丰,我立的这几次功都是你帮我的,我心中有数的。”
叶小丰想了想后道:“叔父,我也不跟你客气了,我想请你帮我几个这样的忙,如果为难就算了。”
张德才认真地说道:“小丰,你尽管说。”
“第一,这次跟我去京城的那些护卫,我求个恩准,准他们退役,他们退役之后会到我那里去当护卫。”
“这是小事一桩,本来我也要走了,也不可能带着他们去,明天就可以让他们去你那里报到。”
“第二是那凌州盐场的王吏目王德荣,我家能发家,最初是从他那里得到了四百两银子起家的,所谓知恩图报吧,看你能不能帮他换个位置?”
“哦?以前没听你说起过,只知道那天你们店铺开张他来了,既然如此,我一定想个办法,让他的位置往上面升一升,虽然这可能涉及盐务司,但打个招呼应该还是有一些作用的。”
“第三就是那桃花县的县令,他无意中帮过我一次,不说是给他升官,希望能给他一点好处吧。”
“这个也好办,我答应了。”
“还有一件事,就是以前子莹那两个丫鬟,我替她们求个情,解除她俩的奴籍,我这里需要人手,她俩在益安那边特别勤快,我们让他们到我们这里来,给我娘亲干一些家务活。”
“哈哈,小丰,你不说,我都忘记了,行,这好办,还有别的吗?一并都提出来好了。”
叶小丰摇头表示没有了,他一下子连提了四个要求,为自己着想的第一个要求还算不上是什么要求,后面三个则都是为别人提的。
这让张德才感到叶小丰还真是一个知恩图报、重情重义之人,这让他又想到了益安县的郑永贵,虽然这次叶小丰没有提,估计是因为郑永贵刚刚任知县的时间还不久,位置也不是很好动。
接着,叶小丰就把皇帝已经授权他和陈竹松直接与西洋人打交道,经营西洋产品的事情说了,说皇帝答应下旨,他们与西洋人交易的事情,任何人都不得阻拦和干涉。
这是一个意外的惊喜,张德才切实感受到了叶小丰的本事,可也没想到他的本事居然这么大,能让皇帝为了他的生意而直接下旨。
连忙替他的小舅子感谢叶小丰,叶小丰道:“叔父,其实也不用感谢我,我与竹松舅舅这是合作共赢,两人都得好处的事,后面,我还要跟他好好商量一下这事怎么运作。”
“好,说得好,合作共赢,小丰,你说的那三个要求我一定办好,另外,我会与所有府衙的人都打好招呼,让他们尽量关照你家,新来的知府,我也一定跟他说说的,我想如果新来的知府得不到你的支持,吃亏的应该是他自己。”
叶小丰谦虚地说道:“叔父,这话就太大了,怎么说我也是民,人家是官,还是正四品的大官。”
“嗯,我知道的。”
临走之时,叶小丰突然说道:“叔父,等你到工部上任之后,若是我科举顺利也能留在朝中,或许还可以给你一些好的建议。”
张德才听后大喜,道:“不是也许,是一定,我也等着你早点科举取士那一天,到时候,不管我花多大的代价,我也要想办法把你留在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