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要出银子,那些赵姓人家又一个个如割肉一般舍不得出钱,但事情要解决,情势所逼,都只好心不甘情不愿地拿了出来。
俗话说强龙压不过地头蛇,毕竟是在人家的地盘,真正打起来,肯定是他们这些外地人吃亏。
叶冬怀揣着九十两银子,其中五十两是乡亲们刚凑起来给他的,另四十两银子自己这么多年辛苦攒下的。
终于见到了传说中的武爷,叶冬私下里把五十两银子交给了武爷,求他高抬贵手。
那武爷收了叶冬这五十两银子,皮笑肉不笑地说了:“你们坏了规矩,要是就这么放你们走了,我以后可就不好带人了,你们多少也得向我的弟兄们表示表示,你说对吧?”
叶冬一听,这是五十两银子不够啊,忙请武爷给句准话,该怎么办?
“再给五十两银子,我给你这个面子不小了。”武爷淡淡地说道。
叶冬一咬牙道:“武爷,我也是走南闯北多年了,今天不是要还价,实在是我们都拿不出钱来了,兄弟们除了回去的盘缠,把剩余的钱都给了我,除了给你的五十两银子,就只剩下四十两银子了,要是行,我就把这银子留下,要是不行,你们真的动手,把我们都打死,我们也拿不出钱来了。”
听叶冬这样一说,那武爷沉思良久,终于点了点头道:“年轻人,我且信你一回,行,四十两就四十两,交了钱,你们就走吧。”
就这样,叶冬又把自己这几年辛辛苦苦攒下的四十两银子也全部交给了武爷。
这个矛盾总算解决了。
可是,叶冬回来后把谈判结果一说,赵姓乡邻们却根本不买叶冬的账,赵满仓更是认为本来己方人数占优,要打要杀也不怵对方,这些银子花得冤枉。
现在,乡邻们不仅不感谢叶冬解决了矛盾,反而责怪叶冬胆小怕事。
更不要说会把自己辛辛苦苦赚来的银子平摊交给叶冬了(或者说责怪叶冬更主要的就是不想摊派钱)。
可怜叶冬辛苦几年赚下来的这四十两银子就这样一次性全丢了。
为此,叶家兄弟又差点与其他乡邻打起来。
最后,还是叶冬顾及邻里感情,这些乡邻又都姓赵,三兄弟真的与他们动起手来,那就是只有更加被欺负的份了。
于是叶冬说服了两位兄长大事化小,小事化无,自己吃点亏算了,只是回家无法向父亲大人交代。
回家后,叶夏和叶秋向老爷子叶长生交了账,叶夏交了二十两银子,叶秋交了三十两,叶冬却分文未交,低着头把情况进行了说明。
虽然叶冬没能交上银子,但叶长生了解了情况后,并没有责怪叶冬。
他知道,出门在外,很不容易,叶冬也是为人心善,就只嘱咐了这个小儿子几句,叫他要记住这次教训,凡事三思而行,以后学会洞察人心。
三个儿子能平安归来,何况二儿子和三儿子已经交上来了五十两银子,老人家心里也知足了。
本来,得益于一家人的打拼,叶家在赵家村日子还过得去。
老爷子叶长生年轻时艰苦奋斗,加上他老爹临死前留下了一些钱,就置下了三十亩良田,十二亩果园,还有一些山地。
三兄弟外出打拼的同时,叶小丰的大伯叶春则带着留守在家的叶家婆娘们和小辈们一直打理老家的家产。
叶冬他们外去的这几年,前前后后,叶春向老爷子上交的银钱和粮食等折合起来约有四十多银子。
心里一盘算,叶春的心里就很不平衡了。
自己辛辛苦苦几年上交了四十多两银子,而老四却因为多管闲事,白白把本该上交的四十两银子丢了。
现在老四回家,分文未上交,老爷子却连重话都没有说他一句,这也太偏心了。
老二叶夏听了大哥的牢骚,也很赞成:“凭什么我们赚的钱全部上交,他老四却可以分文不交?”
叶夏嘴里是这么说,其实他还真没有全部上交,悄悄给自己留了十多两银子的私房钱。
本来,这个时候的叶长生手里已经有了近百两银子,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
可结局叶小丰也知道了,花了一百两银子买了这赵家大院的一半不说,还打官司花掉了十多两,又给他治病花十多两银子。
如此一算,叶家不就倒欠了二十多两银子的外债了吗?难怪叶小丰感觉叶家的日子越来越难过了。
更可气的是,叶家人却还不自知,本来,四兄弟只有团结起来,一致对外,还可能有点出路,可叶家内部,自从输了与赵二流子的官司后,开始不断出现内讧。
其中以大哥叶春和二哥叶夏最为不满,指责叶冬是个败家子。
其一,叶冬身上的四十多两银子没有带回来一两,而是多管闲事交给了别人;
其二,叶冬的儿子叶小丰因为房屋垮塌事故花了十多两银子治病;
其三,是叶冬代表叶家买赵二流子的房子签的字,连同打官司费用共损失了五六十两银子,这个锅也得由他叶冬来背。
如此算来,这叶冬的过错太大了。
了解了这些,叶小丰想过要让叶家先团结起来,把道理跟这些人说清楚。
可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他一个只有十二岁的少年,人微言轻,想让叶家人不起内讧,那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而接下来发生的一些事,更让叶小丰感到有心无力。
如何破局,叶小丰苦苦思考出路。
赵姓家族势大,既然暂时惹不起,那就只有一个办法,先躲开他们,但对于赵家人欺负过叶家的事,他不能置之不理。
俗话说,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虽然这很丢穿越人士的脸面,但叶小丰在他的计划里还是加上了 一条,先避其锋芒,再徐徐图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