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立刻爬起来穿好衣服,打开门,杨雪已站在门前,欣雨欣然也睡意惺忪地走了出来。
“怎么了?”
“球体有变化了!”杨雪拉着我往楼下跑去,“一起去看看!”
场地上已经围满了人,见我们四人走了过来,众人自觉地让出一条道。
球体颜色变了!
或者说,颜色变得更深了,由昨天的银色变成了暗银色。
研究人员对其紧张地监测着各项数据。
“红外监测显示球体表明温度下降到了12摄氏度!”
而此前,球体体表温度一直恒定在18摄氏度,从一个小时前球体变色开始,温度就一直在下降。
“看来是真的!球体在吸收光能!”
众人不由得对叶欣雨投来敬佩的目光。
但变化仍未结束,接下来的5分钟内,球体由暗银色逐渐转变为几乎不反射光线的纯黑色!
这确实是吸收光能的理想材料。
为了尽可能使其充分利用光能,众人架起多个探照灯,和并在周围摆上许多反光镜,但球体温度仍在下降,半个小时后,温度稳定在4度。
即使在这样光线的照射下,球体表面依然是几乎不反射光线的纯黑。
拉姆教授将这种吸收光能反而降温的现象解释为球体的储能过程。
即使周围如此多的光源围绕,探照灯工作期间本就会大量发热,但球体周围仍然在不断降温,尽管球体本身温度恒定。靠近的工作人员甚至感觉到阵阵寒意,而今天的室外温度已经达到28摄氏度。
巨大的温差使得球体周围不时地升起水汽,些许水珠在球体表面凝结,但很快便滑落,从侧面滴下,没有任何附着作用,这意味着球体与水分子间甚至没有电场力的作用。
所有人都在思考,这究竟是什么样的材料?
“感觉不太对!”叶欣雨有些不安地说着。
“怎么了?”所长询问着。
叶欣雨摇了摇头:“我不知道…就是…不好的预感!”
温度还在下降,即使不看监测数据,球体周围逐渐凝结的冰晶也在告诉我们,温度已经下降到了零度以下。
“太可怕了!”赵教授在一旁暗自低语,并示意工作人员立即在周围拉起了警戒线。
一阵寒意略过耳边,不安的感觉四处袭来。
“所有人!撤离到警戒线外!”所长在一边大喊。
所有人都往外围散去,陈青带着我们四人迅速撤到我50米外的距离。
地上的冰晶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向外扩散,同时升起阵阵水汽。
一阵慌乱中,几位m国研究人员看着球体旁监测数据的电脑,不由多想地回头,手足无措地拔掉电脑接口,拿着笔记本电脑向外围撤离。
可此时已经太迟了!
冰晶蔓延的速度很快,温度下降的程度也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快回来!”一旁的人们着急地大喊。
“啊!”一阵惊恐地尖叫。
鞋子已经被凝结在地面上,还未等众人反应,那几人已变成一座冰雕,视觉上看,几乎就是几秒时间便被剥夺了全部体温!
周围的探照灯也熄灭了,还未拿走的电脑设备在低温下也停止了运行。
众人凄凉地看着眼前的一切,直到现在,所有人才真正意识到我们究竟再面对着什么样的事情!
纵使在明媚的阳光下,也无法激起人们心中的暖意,好像一道寒光照射在小小的冰原上,其中心是极端的黑暗,不时地吐息着寒气,扩张着它的领地,凝固着众人内心的恐惧。
死了四个人,另外有十几人有不同程度上的冻伤。
我曾经的生活并不出奇,至少,这是我第一次见过死人,还是以这般离奇的方式。
周围的大多数人恐怕也是如此,他们多是科研工作者,尽管在参与这件事之前,每个人心里都大概猜到,对未知事件的探索会有一定的危险性,可当危险真正来临时,每个人又都不知所措,好像从未做好准备。
杨雪紧紧地抓着我的手腕,害怕地说不出话来,而叶欣然已不自觉地哭了出来。
几秒的寂静之后,众人从错愕中回过神来,一阵阵叫喊声传来,在此护防的特种部队尽可能维持着秩序,将众人疏散到更远的位置。
所有人心都凉了半截,仅仅一天就付出了如此巨大的代价,没有人知道接下来还会发生什么。
什么都做不了,所有人都只是远远地观望着,冰晶几乎停止了蔓延,时间好像都停滞了一般。
而这样的景象在下一刻又被打破,黑球缓缓浮起,升到了约10米的空中,没有人知道其悬空的原理,而所有人的神经又再次被绷紧,好像死亡游戏远没有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