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允也不是什么善茬,直接提出,“禀陛下,臣肃州之行,乞临机专断之权。”
“这……”正统帝就开始迟疑了,临机专断,意思就是真正的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到了地方之后就是一个土皇帝,什么都是他说了算,关键是正统帝怕他出去之后无限扩大战果,到时候赏无可赏就麻烦了。但是想想自己手中真的是无人可用了,所以还是说道,“可,朕授你假节钺之权,全权处理肃州事宜,若是整个甘州道都出了问题,卿当彻底理清甘州问题,再上奏决断。”
然后,命人找来了,朝中几大重臣,准确点说,就是几个和老勋贵走得比较近的几个人,“我接到边报,说是,西北之地有外族入寇,为了能让我大周的百姓过个好年,我特地请蜀王亲自领兵走一遭,众卿以为如何啊?”
大家听的稀里糊涂的,西北乃是大周门户,九边精锐有两支驻扎在那里,西北之地又没有什么强国,哪里用得着一个王爷亲自领兵。更何况就西北那群小国,哪个敢来冒犯大周。正统帝也看出了大家的疑惑,说道,“西北苦寒之地,劳动将士多有不便,大军征伐在现在这数九隆冬的天气,根本不可能,但是若是不料理,我大周子民就要在异族的铁蹄下过年了。所以我想着让蜀王亲自帅精兵去看看,若是能处理,还则罢了,若是处理不了,就让蜀王明年春天就任行营总管,主持征伐事宜。”
几个大臣相互商量了一下,是真的看不出,这皇帝到底是什么心思,但是,他们进来的时候,蜀王就在这里,应该是提前商量过了,大概是皇帝觉得前一段时间对世家打压的狠了,这一次想要补偿了。就西北那群小国,有个两千人就敢称大国,一千精兵足以灭几个国家。到时候蜀王又带着灭国之功,皇帝还要继续嘉奖,莫不是要裂土封王?想到这里的,这些大臣也有些激动,这可是现在所有世家的梦想。
对于士族来说,经过两晋的惨败,他们对于建立一个士族王朝一点信心都没有,因为一旦有人当了皇帝,一定会打压其他士族,到时候光是士族内耗都让人吃不消。他们现在的想法是,多屯田,交税也无所谓,自己手里能养点私兵自保,垄断商业,在朝中扶植自己的代言人,逐渐架空皇帝,所有的国事都有士族内部商量,皇帝当个人形图章就行。一旦开始裂土封王,也就预示着这一宏图走出了坚实的一步。
见所有重臣都不反对,正统帝随即宣布道,“朕闻西北有宵小之徒寇边,特命蜀王周允为西北道行营大总管,中军督,检校甘州节度使,征西大将军,假节钺,对于无耻宵小之徒当灭其国,屠其苗裔。”
大家对于这种疯狂叠buff的各种封号都已经习惯了,这里面有用的就两个,一个是西北道行营大总管,一个是假节钺。其它的都是为了好听,检校节度使是一个临时官职,因为一旦西北发生战事第一道后勤线就是甘州,所以加一个甘州节度使可以在名义上军政一把抓,用来保证后勤。至于中军督是定义性质,也就是说,周允出兵是皇权特许,理论上可以节制战场上所有的兵马。至于征西大将军则是对这件事的定性,还有一个用处就是可以用这个所谓的征西大将军府开府,自设属官。但是这一堆头衔,全是临时的,只要完成了任务,全都自动注销。
大周仿大汉设立了四征将军,四镇将军,四平将军。其中四平将军是国内发生了叛乱,前去平叛的。四镇将军是当外敌入侵,前去防守的。四征将军则是对外出击的。只是用来定性,本来不涉嫌谁高谁低,但是一般情况下是四征将军大于四镇将军大于四平将军。
就这样,周允就带着一大堆临时头衔回府了,回府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把周瑾和周理加封为征西大将军府司马和别驾,然后开始征召私兵。蜀王府的兵虽然不算多,但是周允也不准备全都带走,直接到前线去增兵就行,反正有系统在征兵也不花钱。这一批兵未来将会成为蜀王府的私兵,因为正统帝说了,若是这一次周允能立下大功,可以把整个倭国封给他,不过需要自己去打。
第二天,周允就带了六十骑,总共六十四人出发了,多出来的当然是王府长史了。对于陈知书的安排,贾玫想了想,又让府里的教授对陈知书测试了一番,觉得学问不错,就给了一个从九品王府教授的官位。
问,大周品级最高的女官是哪个位置?
答,正五品王府右长史。
什么意思呢?事实上在大周有资格称呼为某某府的,最少都得是侯爵,或者御赐开府权,或者加了开府仪同三司这个散官官职,其他的都是往自己脸上贴金。御赐开府,整个大周目前一个都没有,太祖皇帝的时候所有的皇子都有开府权,才出现了那一场内乱,等太宗皇帝继位就把所有的开府权废了,至于开府仪同三司这个散官品级乃是大周朝最顶级的散官,只有三省长官才有可能加这个官职。
既然叫府,那必然是是有府官的,王府有正五品左右长史,由于王府没有实权,所以左右长史就成了虚职,实际上就是王府的内外管家,左长史主外,右长史主内,为了方便,一般王府都会认命一个女管事为内管家,也就成了右长史。大周有女官制度,但是只适用于内廷,品级最高为正六品,这个正五品的女官实际上是占的普通官职,不是女官。但是也没人闲得去追究这事。
既然有了女长史,那么典膳,管厨房的,典乐,管娱乐的,典宝,管库房的,自然也可以用女的。甚至是良医,教授都可以是女的。所有的府官里面只有一个人最特殊,这个人就是纪善,这个人是皇帝派下来监督王爷的,主要用处就跟朝中的御史差不多,但是吧,由于各位王爷都没有什么实权,所以纪善一职就成了王府府官的摆设,更多的都开始抢教授的活了,但是这毕竟是唯一的朝廷钦派,所以不可能出现女官。
陈知书并没有卖身契,反而是得了一个从九品的官职,也算是一种幸运了。周瑶正好也不想让她在身边呆着,这个人各种鬼主意太多,而且对她还不信任。事实是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过了年,周瑶就栽到了她手里。教授嘛,就是教导王爷,王子用的,作为蜀王府的教授,给王爷的女儿开蒙不是应该的嘛。
家里少了三个人,大家日子是该吃吃,该喝喝,这个世界上能杀死这爷仨的人还没生出来呢,毕竟有系统在后面保驾护航呢。所以贾玫就趁着给陈知书封官这件事,上奏皇后,要在年后,在整个蜀王府东边,新建会稽长公主府,并且开始申请开府,设置府官。这种行为也算是另一种形式的表忠心,你看我们即便是马上有封地了,也依然会住在京城。事实上也正是这样,周家全家没有一个人想去倭国那个鬼地方去,除了台风和地震,要啥没啥。
果然,无论是皇帝还是皇后,在看到这个折子的时候,那都是非常满意的,满意到什么程度呢,主动提出来修建公主府的花费一律从内帑出,并且直接按照大长公主的标准修建,省的以后二次动工。然后上次没有用了的各种材料再次派上了用场。至于设置府官,则是直接允了。
长公主府的府官有那些呢,和王爵其实都差不多,也是有长史,仪卫正,典仗,审理,典膳,典宝,典乐,良医,典仪,工正,伴读,教授。只不过品级有所微调,王府伴读是从九品,公主府伴读是正六品女官,另外没有了纪善,而多了赞善,同为正八品,公主府不设祠堂,所以也就没有了奉祠。当然这一堆府官,都是闲职,根本就没有什么权利,但是人家就是有品级,领俸禄,你说气不气。
林黛玉要跟着周瑶读书,所以小小年纪,就成了正六品的官员,比她爹的实际官职都高。可惜,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陈知书将会见识到史上最最最顽劣的学生,而且是那种自己不好好学,还要带坏好学生的那种。
正月初二,出嫁的闺女回娘家,由于周瑾和周理都出去打仗去了,所以陈丽和周媛媛也都不能回娘家了,第一次初二回娘家那是必须有丈夫陪着的。没处去的两人,自然就跟着贾玫这个婆婆走了。大周的制度挺有意思,娘家重点在家,而不在娘,所以大家统一回的荣国府,由于贾母不在,大家来的时候基本上就是踩着点来的,吃完了饭就走,没在这里多墨迹。贾瑚也是等着贾玫等人走了,才回的家,这让王熙凤非常不满意。贾玫可是王妃,和她搭上关系,那得是多大的面子。
初三日,蜀王府大排宴宴,请了不少人,贾母由于恼恨贾玫初二不到她这边来,所以今天也不去周家,可惜,人家根本就没有安排她的席位。一个八品小官,想参加王府的宴会,想的太多了。
初四日,又是邺郡王的宴会,就这么一直到了十三日,贾玫才从一天一场的宴会中摆脱出来,准备去贾政府上拜会贾母。这一次去的时候,才知道,贾赦和贾瑚爷俩究竟有多坏了。桂花巷第一反应就是这附近是不是多种桂花啊,或者说是这个巷子里是不是有很多从事桂花的生意的。结果到了才知道,原来贾政在学习大唐军神李靖李药师,李靖住在大唐长安平康坊,那里是长安的青楼楚馆聚集地,而桂花巷则是大周京城的烟花荟萃之所。
桂花巷是一条宽度超过十六尺的宽巷,北面就是一排临街的院子,自然就包括,贾政的家。贾政的三进院,与其说是三进院,倒不如说是三个临街的小院,拼在一起的,左中右三个院子都有门单独出入。桂花巷的南面就是几条偏南北走向的胡同,两边都是寻欢之所。这对于贾政的考验可就不止上了一个台阶,这都直接封顶了。无奈之下好回家就大门紧闭,但是贾政虽然是个伪君子,但是人家作为伪君子,那也是有极强的克制力的。贾珠可不行,他已经被贾母和王氏安排的六个通房给调教成了色中饿鬼,天天面临这种诱惑,偏偏还不能出去,急得那也是没法没法的。
至于霍灵,她嫁给贾珠的目的,一是为了活命,二是为了延续香火,在她这里,贾珠直接成了半个面首,用着了就叫过来,用完了就赶出去。估计等到她怀孕,就能和贾珠做到相敬如冰了。
等到贾玫和贾敏两姐妹进门的时候,才真正体会到什么叫丫鬟的身子,小姐的命。主子都快没地方住了,贾政一家居然还有数量离谱的下人。贾母有下人近二十个,贾宝玉也有十一二个,贾政长随伴读之类的人有六个,王氏也有下人十几个,贾珠有六个通房,四个伴读长随,霍灵有伺候的丫鬟婆子十六个,贾元春八个,贾探春四个,赵姨娘,周姨娘各有两个,还有各种粗使丫头婆子,十来个,厨房里十来个。为了安排这一百多个下人,贾政不得不拿出了很大一笔钱,又买了三个小院供他们居住。
这让本就不富裕的生活,雪上加霜。若不是,贾赦一次性付了十年的养老费,贾政一家就要去喝西北风了。关键是贾母为了维持人设,居然按照荣国府的旧例给这些人发月钱。每个月就要支出上百两银子,这还不算,这一百多号人的吃穿用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