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因为,王氏的骚操作,让贾府的这场分家结束的极为潦草。分完家之后,贾赦和贾珍叫了府里的老人,到宁府安排事宜,让这些人带着贾蓉和贾琏去南面处理祭田的事。那真是千般叮咛,万般嘱咐,这里面可没有一点小事,若是出了岔子,两家人轻则夺爵,重则流放,毕竟不孝在任何时候都是大罪。
而王氏则被贾母关进了小佛堂,并且安排了数佛豆的任务。啥叫数佛豆,就是拿一钵豆子,一般是炒黄豆,倒在佛前,念一声阿弥陀佛,拿一个放起来,有的时候还有一个木鱼。用来为长辈祈福,挺好的行为,解闷,打发无聊时间,自愿的时候是不错的祈福行为,因为很多人用个头最大的蚕豆,而且这次数不完,可以收起来下次继续。但是被迫数佛豆可就是妥妥的惩罚了,数不完不许歇着,本来被迫干活,就让人很不满了,还定量,这就更过分了。关键是这个时候用的不一定是黄豆,比如这一次,王氏用的就是大米。
贾赦回府之后,立刻派人通知了五个姑奶奶,主要是说明兄弟分家了,而且母亲跟着老二住去了,顺便把东西给姐妹五个送过去。至于回娘家,其实就是回荣国府,并不是娘在哪里就去哪里。
荣国府的纷扰影响不到蜀王府的好心情,因为今天各地的庄子,开始送东西来了,周允专门修建的异兽园也终于派上了用场。东北的庄子这一次居然送来两只小老虎,果然任何大猫小的时候都是很可爱的,谁能拒绝一只西伯利亚金渐层呢。剩下的都是些猪,鹿,獐子,狍子,海参,熊掌,鲟鱼之类的东西,剩下的就是各种大米麦子之类的东西,毕竟东北的东西好吃。江南的庄子送来的基本就是以各种干制或者腊制的海鲜为主了,还送来了二十个江南特产的火腿,另外最多的就是大米,但是这些大米是明年上半年下人们的主食,一般情况下主子是不吃的,甚至说得脸的下人也不吃。还有大批的绫罗绸缎,各种新制瓷器,林林总总比东北来的东西要多的多。
周瑶忙着撸大猫,连饭都没正经吃。这两个小家伙基本上都已经被驯化的差不多了,再加上周瑶的精神魔法影响,基本上就和普通的猫咪差不多了。
第二天虽是腊月初七,但是确是有一件要紧的事要办。同样住在京城的亲戚要开始送年礼了,贾玫带着两个儿媳妇开始各种安排,主要就是看看礼单,有没有遗漏,毕竟府里的大管事都会按着旧例准备的差不多,甚至会根据情况进行调整。比如今年荣府分家了,大管事就连夜额外给贾政一房准备了东西。虽然看起来极为磕碜,但是毕竟贾政也就是以八品官了。
临近中午的时候,林海准备的东西最先到了,周瑶跟着贾玫在贾敏的小院子里看热闹。怎么说呢,林海是个君子,对自己的妻女显得不是很放在心上。这一次的年礼主要就是江南时兴各种布匹,以及江南出版的各种新书,还有一些翡翠玉石之类的东西,还有一些江南时兴的花样。然后就是各种笔墨纸砚,并且在书信里嘱咐,等转过年去,就要给黛玉开蒙了,甚至指定了开蒙书籍,四书。周瑶可怜的看了看还迷迷糊糊的林黛玉,心想,姑奶奶打死也不学这东西,要了命了。
然后就是各家的东西,临近黑天的时候,有内侍带来了御赐的年礼。和往年差不多,十四样点心,多种宫花,稀罕布料,金银锞子,胭脂水粉,外加新钱三千枚,花钱五十枚。
第二天,则正式开始了忙年,腊八原本需要熬腊八粥,但是,周家并没有熬腊八粥的习俗。周家没有,但是林家有啊,所以,一大早,周瑶就跑到贾敏的小院子里去了。说真的,她前两世都没有熬腊八粥的习惯,这一次看着贾敏熬粥感觉特别有意思。看着贾敏一边念念有词的往里面放这种食材,一边用勺子不断的搅,怎么说呢,估计不会太好吃,因为糖太多了,而且很稠很稠。有点像是水加多了的大米饭。所以根本就没有等到粥出锅,周瑶就跑了。她是一点都不想尝试这种食物,她觉得就这个时间应该有很多东西煮不熟。
而周家在忙什么呢,祭祖,周瑶作为家里唯一的闺女,也是唯一不能参加的人,无聊之下,就带着人出府玩去了。结果一出去,就听见人说西城门外有个叫汇仁法师的和尚,说葛家庄这个地方有佛迹,今天将会有一尊等身罗汉像在这里平地出土,所以提前把这里围了起来,连续七天在这里做了七场法会。听到这个消息,周瑶的第一反应就是,这个大师在招摇撞骗,应该是下面有豆芽之类的东西。但是仔细一想,又不对,等身罗汉像,再加上底座,高度得超过六尺,豆子全都长大,都长不出六尺高来,还有就是重量,一尊六尺的汉白玉坐像,哪怕它是空心的这个分量也不可小觑,一般的豆子可顶不动。关键是就一天,豆子根本不可能长出来。
到底是怎么回事,出于好奇,周瑶带着人也赶了过去,蜀王府就在城西,而且离城门口很近,再加上出城的路,都被铺上了沥青,所以走起来还是很方便的,更何况,周瑶带人还是开坐车。
汽车出门过于高调,于是就坐了马车出门。到了圣迹附近的时候,围观的人看着马车上的标记,迅速让出一条路,虽然没有听说过,蜀王府干过什么欺男霸女的坏事,但是也没听说他们干过什么好事啊,关键是,奉恩侯府的尸体还没有凉呢,对当今陛下的第二岳父,都干痛下杀手,更别说他们这种平头百姓了。
周瑶因为蜀王府的威势,轻轻松松的就走到了罗汉像旁边。汇仁法师看到马车上的标记,又听见周边人的议论,也大概猜出来人是谁了。但是麻烦的是,周家有修道之人,甚至家里就有道观,所以有她在,很难发展信徒。
于是汇仁法师双手合十,上前稽首道,“阿弥陀佛,贫僧见过会稽公主。”
周瑶见状也施了一个揖礼,“见过法师。法师可自去,我只是看看。”汇仁法师看着周瑶只是行揖礼,又没有念佛号,也就基本确定了,周瑶哪怕不是来砸场子的,也绝对不是来礼佛的。但是也没什么办法,毕竟你可没说只能礼佛,不能看热闹 也不能砸场子。但是法会还得继续,不能中间说停就停啊。
接着在旁边的箱子上,拿起一个钵盂,里面盛满了水,左手托着钵盂,右手拿着柏树枝……等等,为什么会是柏树枝,不都是用柳树枝吗,难道说是因为现在是冬天,柳树没有发芽,可是用柏树枝也太别扭了吧。汇仁法师,拿着柏树枝,一点一点的往地上洒水,再看看地面冻得绷绷的,这个气候,别说豆子发芽了,不冻死都是好的了。更加确定了,不是豆子发芽的情况。中间一块红布,盖着一块面积不算小的地面,基本上所有的水,都倒在那里了。
这一次汇仁法师来京城是来找一个大户人家当家庙住持的,换句话说是来找金主的,自然对这些普通百姓不怎么看得上,所以表现的那叫一个高风亮节,也不收香火钱,给人做法事也比较便宜,还在这边弄出了平地生佛的把戏。至于为什么选西边,而不选其它方向呢,主要就是只有东西两城有贵族,只有贵族才能有家庙。而东城住的基本上都是文官,文官信道的多,而且个个推崇儒家,对佛感兴趣的比较少,哪怕是有信得也是后宅的妇人,谁家里也不会因为一介妇孺去兴建家庙的。
西城就很好了,武将居多,而且早年间战场上打打杀杀的,为了缓解煞气,很多人都在山上兴建了家庙,而且是以佛寺居多,所以工作机会更多。至于搞出这种圣迹,第一是说一下自己佛法高深,第二就是这尊罗汉像就是自己的入门大礼,平地长出来的,不比什么工匠塑造的要好的多,这多有来历。
可惜,现在都已经开始洒水了,只来了一个信道的勋贵。至于为什么选腊八,也是有讲究的,因为在某些典籍中,今天是佛诞。汇仁法师又命人取来了更多的水,然后一点一点的往红布中央位置倒水。时间不长,果然红布中间凸起了一块,又过了不一会,就长到了一尺来高。周瑶看着也很好奇,不一会外面吵吵嚷嚷的,来了很多人,各种马车林立。汇仁法师,看到这些之后,眉眼都快飞起来了。围观之人只知道这是汇仁法师看到佛像出现高兴的,其实他是为看到了未来的金主而兴奋。
又过了大概两刻钟,这佛像都已经露出半个身子了,隔着红布都能看出样子了。汇仁法师立刻命人继续倒水,但是佛像越长越慢,快临近中午的时候,才算是彻底结束。红布掀开,整座罗汉像居然在太阳下还有隐隐发光的迹象。
周瑶看着汇仁法师,又看了看周边的这些人,基本上都是以小辈为主。周瑶还在纳闷呢,到底是怎么回事?一个大概十三岁的小孩走了过来,“在下,应国公世子见过会稽公主。”
“世子免礼,你可看出有什么东西了?”
听了周瑶的问话,应国公世子,愣了一下,都说会稽公主多智而近妖,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两岁稚龄比一些七八岁的孩子都条理,但是人家问了,不回答可不行,“回公主,我没看出什么东西来,三十多年以前,贾府的四姑娘,也就是如今的林夫人,曾经戳破过一次平地生佛场面,那一次用的是白瓷观音,而且只有一尺来长,前后持续了九天,最后被林夫人点出是用的豆子发芽。但是今天实在是看不出什么来历。”
这个时候,突然来了一队人马,甲胄俱全,但是人却歪歪扭扭,毫无精气神可言。看着他们飘黄的肩甲,一看就是龙禁尉,全是勋贵子弟,捐献得到的,领头之人正是贾瑚。贾瑚过来之后,先是派人围了汇仁法师,说道,“三十年前,你们用豆芽,弄出平地生佛的把戏来,今天又是用的什么手段啊。”
汇仁法师一听,愣了一下,怪不得我折腾了这么久都没有人上前礼拜呢,感情已经有同行提前干过了,用豆芽,什么意思?但是还是说道,“见过将军,贫僧不是搞得什么把戏,只是这里有佛迹,今日佛诞之日,必然有罗汉降世。此乃罗汉真身临凡,还请将军慎言。”
哪知道贾瑚根本不理他,直接走上前,用手敲了敲罗汉像,得,果然又是空的,虽然高度有了,但是也就是一两百斤的重量,仔细看了看,又用水冲了一下,果然,罗汉像和底座之间有明显的接缝,让人撬开以后,上下两节都是空心的。下面点着海灯,手指粗的捻子就有四条,上面的坐像,加工的非常薄,光很容易就透过去。下面的海灯里,又滑又嫩的白色膏脂,贾瑚用手捻了一点搓了搓,不太像是动物油脂,硬的多。看的应国公世子非常无语,这不就是简简单单的白蜡吗,只要是大户人家都用,只不过是加了各种香料颜色,遮盖了本来面目罢了。
而贾瑚则联想起了以前听说过的传说,秦始皇陵内有海灯,里面装的鲸油,可以长年累月的亮着。不过这不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这个老和尚没得跑了,问题就是,这个佛像到底是怎么升上来的,豆芽是绝对不可能了。命人把底座也搬开之后,这下才真像大白,底座下面居然有一对黄褐色的树胶一样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