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这批人的进门,那些没有请帖的人也开始登门了,送的礼物有雅有俗,但也算是各具风趣,尤其是郑乡侯送的东西,一架十二扇大屏风,由缂丝织造而成,两面俱是十二花神图,一面为仕女图,一面为花鸟图,又有诗词绣在上面,可谓是诗,书,画,绣四绝。这郑乡侯,名为侯爵,实为新贵,他就是第一代,因为海外拓土有功,官封江宁织造,得了一个侯爵,花了好几年,才以权谋私的的了这么一个大件,为的就是能加入世家这个圈子。这也是所有礼物中最值钱的东西。
其他得有书画,古玩,玉雕,如意,紫玉葡萄摆件,火红的珊瑚等等。
最后太康帝身边的随侍太监,也送来了一架大屏风,这是一架单架大屏,檀木做框,正反两面各有一幅云锦制成的图画,一面为龙凤呈祥,另一面为满床笏。无论是龙凤图案,还是云锦都是皇家专用,而这一次的东西有御制而没有御用,也就是说这个东西可以自用,而不涉嫌逾制,当然送人是绝对不行的。
最后就是皇帝派人来送来的赏赐,御制等身花瓶十二对。这种花瓶就是一种摆设,是不可能用来插花的。
随着皇帝的赏赐到来,其他还没来的人,就再也不能进门了,不过礼物可以进门,由傧相出去把礼物迎进来。正常是不会有这种情况的,但是今天偏偏就有了例外,王子腾家,打着八竿子打不着的关系,上门送礼来了。一对等身上色水晶孔雀,一公一母,惟妙惟肖。王家的管事自己也识趣,客客气气的放下东西就走了。
等时间差不多了,周理过来转了一圈,发现收到的大大小小的屏风非常多,这也不怪别人,这年头,结婚送屏风是一种时尚。这种具有一点点实用性的大型摆件,真的可以做到很值钱。光地屏就有四架,炕屏就更多了。各种摆件也不少,有一个玉质的福禄寿三星,等事后找老大要过来,我家媛媛最喜欢这种东西了。然后就是众多的名家书画,砚台。然后又在里面发现了绿绮琴,这可是传世名琴,也不知道是谁送来的。
看着这些东西,周理心中产生了一种淡淡的羡慕,因为两个月之后他大婚,是绝对不可能收到这么多东西的。但是就过了几天,他就不羡慕了,因为他的宝贝妹妹把他大哥给打劫了,除了那些实在不能动的,和周瑶看不上的,基本上全都送到周瑶的院子里去了。到最后偏偏是因为他大婚收的的礼品档次低一点,剩下的东西反而更多。
至于为什么,无论是周瑾还是周理,他们结婚收的礼,都是周允和贾玫的,并不是新婚小两口的。贾玫愿意给闺女,谁都管不着。
说回婚礼,来的所有宾客,按品级,关系,远近亲疏,分别在蜀王府和长安郡王府宴请。水果,干果,看果,果脯蜜饯,各式点心纷纷上桌。蜀王府的点心,京城闻名,有不少人偷着找人买过,王府丫鬟偷着卖出去的点心,味道确实好。很多人都怀疑,下人吃的点心都如此美味了,主子吃的又是何等佳肴。以前还有人怀疑是丫鬟偷了主子的点心,现在看来缪矣。
说实在的蜀王府的丫鬟,单论生活水平不亚于很多勋贵,毕竟不是谁家都有空调,风扇,电灯,电话的。没错蜀王府有电话,就是那种手摇的,人工接线的电话。别说住在府里的下人,就连后街上住的下人,家里也有电灯和空调。
蜀王府的下人只有主子身边的丫鬟,才会住在后罩楼宿舍里,住宿环境非常好,基本都是单间。而有家有室的婆子,长随,小厮通通住在后街,这里的环境可就不好说了,基本都是一家人刚刚够住。
至于为什么蜀王府的点心好吃,就是因为周瑾把家里的功能性家丁,全都换成了系统出品,经过系统的教导,基本在这一行都是专精级的存在。比如说,蜀王府的800私兵,正面击溃京营的五万大军跟玩似的。
申时初刻,周瑾正式穿上了一身大红袍,然后向周允和贾玫行六拜之礼。然后就在府中上马,一群人抬着花轿浩浩荡荡的出门了,前面有人击鼓,表明这是一支去迎亲路上的队伍,不能惹,否则容易被揍。远远的看到了,丹阳公主府,击鼓之人立刻后撤,鼓乐手上前。
丹阳公主听到有人来报,说是迎亲的队伍,马上就要到了,丹阳公主才回到屋里,搂着陈丽说着话,拿出了一个小箱子,把早上给她看的,册子收在了里面,然后上面放了几件女孩的贴身衣物,最上面又放了一件大衣裳。又另取出一个小箱子,里面分了几个小格子,分别放的是,铜钱,花钱,银豆子,银锞子,金叶子,金豆子,金锞子,珍珠。
花钱就是一种上面有着吉祥话的铜钱,找户部宝钞司买的,基本上都是两文换一文。可以在市场上流通,但是很赔本,一般就是皇帝的赏钱。比如唐朝大名鼎鼎的金开元,就是花钱。
然后拿出一个荷包,里面装了几个金豆子,金锞子。这些钱和小箱子的钱叫压腰钱,当然不是压自己腰的,而是拿钱让别人弯腰的,可以帮新娘在婆家快速站稳脚跟。
给她挂在喜服的腰间,然后拿出一个沉甸甸的金锁,挂在了陈丽的脖子上。
周瑾很快就过五关斩六将,来到了丹阳公主府门前。中门不开,花轿从侧门进,一直到后院门口停下。陈丽这才对丹阳公主行三拜九叩大礼,拜别母亲。
陈丽的哥哥,背起陈丽,一路小跑,把陈丽送上了花轿,而丹阳公主在后面,是边追,边哭,嘴里还说着各种祝福的话。直到陈丽上了花轿,才被人劝回去。这就是一场戏,或者是一种仪式,陈丽是个丰腴型美人,就她大哥那瘦的跟小鸡仔似的,背着她也就是做了一个小跑的动作,至于速度嘛,看,旁边一只蜗牛正在打左转向灯。
有四个丫鬟抬着,两个小箱子,塞到了花轿里面,稍等了一会,等迎亲的队伍整队完毕,这才起轿。
回去的队伍是蜀王世子整副仪仗开路,前面加了六面大锣,鸣锣开道,后面就是吹鼓手。后面抬着四口箱子,里面装的是包子、枣子、肘子、栗子、莲子这五样东西,寓意五子登科。箱子不大,数量也很少。只是取一个寓意就好,也不奢望这东西能吃饱。
后面就是骑着高头大马一身红的周瑾,以及骑着马的傧相。再后面就是提着宫灯的八个丫鬟,这就是陈丽的陪嫁丫鬟,再后面就是八抬的花轿了。八名轿夫,沉沉稳稳的抬着轿子,生怕颠到陈丽,花轿旁边就是陈丽的大哥。后面就是提着包袱的几个婆子,以及陪嫁的几家人家,还有送嫁的陈家的亲属。再后面就是庞大的迎亲队伍以及殿后的仪仗,最后有人拉着一车铜钱,跟在队伍后面。
沿路之人看着这种迎亲阵势,也知道这是豪门娶亲,没有敢拦路要喜钱的,所以当后面有人洒喜钱时,大家也是等队伍过去才一哄而上。蜀王府这边,远远的听见鸣锣声,立刻叫人把鞭炮放了起来。在一阵硝烟之中,花轿来到了蜀王府门前停了下来,但是没有落轿。一个提灯丫鬟,急忙把手里的宫灯交给另一个人,然后双手隔着轿帘伸入轿内,不一会就接过来一个用红锦包裹的金锁,转交给了一路跟着过来的陈丽的大哥。陈丽的大哥立刻收起金锁,翻身上马疾驰而去。
这表明女儿虽然出嫁,但是并不意味着和娘家断了亲。紧接着就有四个人,架着高凳,摘去轿顶。这是一个下马威,意味着新娘只要进了婆家门,就必须低婆家人一等,比某些朝代对着轿子连射三箭文明多了。但是如果是低嫁,就不用考虑这些东西了。
然后就是八个人,抬着轿子从正门而入。说来也有趣,走正门的正经主子,仅有的一次或者两次走正门,都是被人抬着走得,进门抬得花轿,从此今生再也没有机会走这个门了,直到最后的起灵出殡,再被人抬出来。也正是为此,正门外面并不是像侧门那样有七级台阶,而是一整块雕刻着狮子,麒麟,白虎的斜面。轿子从上面飞过去,轿夫走两边的台阶。
轿子进了门,来到前院,才正式落轿,邺郡王的嫡孙女过来打起轿帘,并且低声道“请新娘子下轿喽。”无人应答,又略提高一点声音,“请新娘子下轿喽。”仍然无人应答,如此反复八次,最后一次,直接大声喊道,“请新娘子下轿喽。”这时陪嫁丫鬟这才走过来,进轿子,搀扶着陈丽出来。站在了早就铺好的大红地毯上。
拉着林黛玉的周瑶这才是第一次见到这个时代的嫁衣,本来以为就是和周瑾一样的大红袍呢,没想到,居然是绿的,碧绿点翠的嫁衣,上绣以红黄两色为主的凤凰,仙鹤,鸳鸯,蝙蝠,祥云,牡丹,石榴,水纹,极其华美。
这其实是尊卑地位的一种体现,红紫两色代表地位尊贵,青绿两色代表地位低下,高嫁用绿,低嫁穿红。也就是当初贾敏以国公嫡长女的身份嫁给林海的时候,穿的是一身红色,林海穿的绿色,而贾玫嫁到蜀王府则是穿绿色嫁衣。
两个丫鬟馋着自家主子,交给喜婆,喜婆领着周瑾和陈丽两个人一起走到了院子正中央的供桌前面,两分别在两个香炉上各上了三炷香,分别告祭天地和先祖,然后分别磕了三个头。起身才正式进入婚礼的关键流程,拜堂。
很多人问红盖头哪去了,抱歉没有,蜀王世子大婚,迎娶世子妃,就光明正大的进门,让先祖看见。否则这又是上香又是行礼的,万一摔了怎么办。
花堂,并不是全府的正堂,而是小两口的正堂,外面搭了彩棚。
这时由司礼官唱道,“花堂设置多辉煌,五色云彩呈吉祥。青鸾对舞千秋会,鸾凤和鸣百世昌。”随着这一次进堂词,苏瑾和正式走进彩棚,面南站定。
司礼官又唱到,“寻得桃园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桃园仙鱼逐水流,只等渔郎来问津。跪~”苏瑾和陈丽依令朝刚刚的供桌方向跪倒,由于苏瑾的院子在东面,所以两人是朝西南方向。
“一拜天地日月星,拜~”两人立刻磕头,这头不是你磕下去,就能立刻起来的,而是等了三息,又听司礼官叫道,“起~”。这才能抬起头来。又听,“再拜~”“起”“再拜”“起”总共三拜才算完事。站起身来,重新面东跪倒。
听的司礼官唱到,“二拜东方甲乙木,拜~”又是三个头。再度站起身来面南跪倒,“三拜南方丙丁火。拜~”又依次向西,向北进行了四拜西方庚辛金和五拜北方壬癸水。然后两人各站东西,对面跪倒,司礼官又唱到,“六拜中央戊己土。”三拜之后两人再次起身,面朝皇宫方向跪倒,司礼官唱到,“七拜皇恩情意重,拜~”又是三拜。然后又朝向祠堂方向,跪倒,“八拜历代老祖宗,拜~”
然后两人离开彩棚,走进了正堂,一进门就面北而跪,正堂上高坐周允和贾玫两口子,司礼官又唱到,“九拜父母养育恩,拜~”
然后两人又重新走出正堂,两人背对背站定,又听司礼官唱到,“十谢亲友一礼成。”两个人各自行揖礼,宾客还礼。十拜之后,才算是礼成。
然后有下人在彩棚升起一火盆,周允从屋里走出来,手执一块红色缎子,朝南行一礼,道,“壬寅年丁未月甲戌日,承命嗣周允谨以牲酒之仪,敬告于本宗周氏历代考妣之神前曰:
天地交泰,保合太元,人间二美,星会桥边。周瑾,陈丽夫妇团圆,合卺大吉,齐拜祖先,华堂吉庆,美语喧然,天配良缘,互敬互爱,合好百年。吾祖在上,谅亦欢焉。伏希吾祖,祜启后贤,百世其昌,瓜瓞绵绵。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