迫于王丹女士的压力,王家一家选择了这个红楼世界,大家虽然不太满意,但是毕竟胳膊拧不过大腿,王丹力压群熊。
你别说系统给安排的这个身份还不错。蜀王加长安郡王,怎么回事呢,且听我慢慢道来。
本朝名为大周,前朝名为大楚,实际上大周和大楚之间还夹了一个大青。大楚帝国乃是一个强大的帝国,立国三百八十余年,可谓是海晏河清,政通人和。但是在末期却经历了九年大旱,颗粒无收,虽然靠着历年存粮硬撑了七年,但是第八年的大旱,让大楚的君臣想出了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抢。
为了粮食,大楚集中了最后的存粮,四处征伐。打的周边国家苦不堪言,周边的小国不堪大楚兵锋,居然派人在大楚内部挑动了明教大起义。明教靠着周边小国的的支援,迅速拉起了一支大军。大楚的主力都在外面抢粮食,国内极其空虚,外强中干的楚国遭到了明教叛军的背刺,京师陷落,皇室全部自尽身亡,整个皇宫被烧成了一片废墟。
但是领兵出征在外的征北将军周全发,在听到大楚皇室全都被屠戮之后,并没有兵伐大青,光复大楚,而是依然驻扎在边关,防止外族入侵。他也很清楚的知道,大楚的百姓现在经不起一场光复大战。
明教成立了一个政教合一的政权,大青。一直想灭了周全发,但是却一直打不过,最后被迫给周全发封辽王,显示周全发臣服了大青。事实上,大青封王的圣旨直接被周全发撕了。偏偏大青建国的前四年,真的是风调雨顺。本来极其不受待见的大青也开始有了一点民心。
周全发看到经过几年的恢复,百姓应该也能经受起一场大战了。正好,大青五年,教主兼皇帝驾崩,全国各地的舵主,坛主都认为自己是下一任教主,朝中的护法,法王也打成了一锅粥。
所以周全发打出了,光复大楚,覆灭大青的口号,自称楚王,正式起兵,解民于倒悬。可惜,起兵之后不久,周全发死于战阵之中。周全发之子周楚继位楚王,继续领兵作战。很快就攻占了大青的京城,也叫总舵,覆灭了大青。在群臣奏请之下,登基称帝。在定国号的时候,周楚想继续用楚,但是遭到了群臣反对,有人建议用辽,结果差点被灭了满门。因为辽是大青给的封号,用了,就等于承认了大青的合法性。
立国之初,全国仍然是狼烟四起,哪有时间在一个国号上耽误太多时间,周楚金口玉言,直接定了国号为周。并且追谥周全发为高皇帝,庙号为圣祖,史称圣祖高皇帝。改元奋威,立嫡长子为太子。命令太子监国,周楚御驾亲征,平定北方。并且命帐下名帅王朗为征南大将军,率一偏师,平定南方。
王朗乃是楚国名将王军的后人,领兵南下之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平定南方,历时六年,东平吴越,南安交趾,西宁巴蜀。征伐过后,迅速安排人恢复民生,使南方经济大大增强。
奋威八年,就在王朗准备继续南征之际,太子令到了,说是陛下被叛军和异族联军围困在了五原,无奈之下只好领兵回援周楚。王朗派了主力部队由穆安带领,继续南征以做疑兵。亲率轻兵突进,采用秘密行军,提前休息的办法,一到战场就立刻展开攻击,斩首十余万,俘虏近十万,解了周楚的五原之围,一统全国,并且灭了草原三部,大大扩展了疆域,穆安也领兵在南方攻城略地,打的南方诸国纷纷上国书请求归附。
奋威九年,大军返程,返京之后,进行的重大的献俘太庙的仪式,并且按功行赏。王朗被赐国姓周,封蜀王,世袭罔替,万世不易。又想到,大楚为了防止皇室叛乱,把所有的皇室都圈养在京城,导致一朝京师陷落,皇室血脉断绝。所以把所有的成年皇子分封地方,许以兵权自保。
奋威十三年,周朗病逝,皇帝越过礼部直接赐谥号曰,忠武,随葬帝陵,配享太庙。周朗之子周平继位蜀王。
奋威十八年初,太子病逝,皇帝想要立嫡幼子吴王周佑熙为太子,遭到了所有皇子的反对。皇帝下旨武力撤藩,结果所有皇子都起兵靖难。周楚为自己的自大买了单,众皇子共率精兵二十万,劳夫十五万,兵围京师。皇帝紧急任命周平为京师卫戍大将军,保卫京师。
周平领京城不足两万兵马,硬是顶着二十万大军的攻击,撑了十五个月。终于等到了从金陵一路打过来的吴王周佑熙。里应外合之下,剿灭了,所有的叛军,俘获了所有参与造反的皇子。
奋威十九年八月,硬撑着一口气的周楚,立周佑熙为太子,三日后皇帝驾崩,新帝登基,给先帝上谥号曰武,庙号太祖,史称太祖武皇帝。停灵四十九天之后,先帝下葬景陵。
随后,周佑熙下旨次年改元永宁,并且开始论功行赏,其中随着周佑熙一路从金陵打过来的人得到的封赏最多,一共封了四个郡王,东平郡王,西宁郡王,南安郡王,北静郡王。八个国公,镇国公、理国公、齐国公、治国公、修国公、缮国公、宁国公、荣国公。四王世袭罔替,八公降三等袭爵。
而坚守京城的只有周平得了一个锦上添花的长安郡王,世袭罔替。虽然大周的都城不在长安,但是长安却是汉唐两个盛世的古都,所以长安两字的分量还是很重的。
长安郡王只是世袭罔替,没有了万世不易。什么意思呢?长安郡王,可以一代代不降级传承,但是若是做了什么不应该做的事,直接夺爵。蜀王这种万世不易的不行,哪怕是蜀王府造反了,全杀了,皇帝也得给蜀王找一个继承人,并且过继到蜀王府,承祧蜀王香火,认没有犯错的那一代为祖,哪怕是皇子也一样,而且干这种事的一般还都是皇子。名义上失去一个儿子,实际上收回一个王爵,很赚的。在重视香火传承的古代,万世不易和陪祀太庙,那是死后最高荣誉。
但是即便是这样,京城这边的封赏也显得轻了,有些建国之初,就封为国公的,还想借着这个机会,晋封个王爵。哪怕是不能封王,弄个国公世袭罔替也好吗,结果只弄了一个三代不降级袭爵。
这么一来,京城的老勋贵,就对金陵的这些新勋贵各种看不上眼。新勋贵自己甚至弄了个四王八公的小团体。甚至来了个称呼都要和你不一样,老勋贵以北方人为主,家里的妻子称夫人,少夫人,女儿称小姐。新勋贵家里的妻子称太太,奶奶,女儿称姑娘,相互之间也不通婚。
对于永宁帝来说,你们两边对上了,我的目的就达到了,否则这觉我就该睡不踏实了。但是这里面有一个例外,那就是穆安的儿子,穆平。穆安南征有功,得了一个安国公的爵位,穆平又平叛有功,获封了一个东平郡王,他在两边关系都不错,有他缓和着,不至于两边直接打起来。
永宁二年,皇帝发现那场京师保卫战打的过于惨烈了,到现在,都还有大半的面积还没有修复。所以做了一个决定,迁都金陵,由蜀王周平主持重修京城。永宁帝在走得时候,带走了所有的皇子和新封的四王八公。
永宁四年,皇帝下旨,在王爵和郡王爵之间加一级亲王,地位与嗣王等同,袭爵的时候直接降为国公。(明朝,唐朝没有亲王,王爵有王,嗣王,郡王三种,嗣王是王的嫡子继承王位的时候,用的称呼,比如楚王的嫡子继位就是楚嗣王,但仍然称楚王,实际爵位低于王,但高于郡王,唐朝王的降级顺序为王,嗣王,国公,没有郡王一级,明朝嗣王的继承人还是嗣王不降级。亲王是清朝特有的称呼)
所有的皇子都封为亲王,不得出京,皇帝的兄弟封王,居封地,受当地官员监督和约束,无军权,行政权。外姓王爵不受其影响。这么一来既避免了皇子领兵,又避免了皇族被一锅端了。想的挺好,可惜……
永宁十六年,蜀王周平去世,礼部追谥为忠勇,随葬景陵,配享太庙。蜀王世子周野,接任成为蜀王,长安郡王。但是周野可没有继承父兄的本事,但是炼的一手好丹。早早地就在永宁二十年把王位传给了儿子周林,出家修道去了,但是人家仔细,所有的丹药都要经过动物实验才吃,以至于一直都没有炼出能吃的丹药。
永宁二十五年,永宁帝驾崩,太子继位,给永宁帝上谥号曰文皇帝,庙号太宗,史称太宗文皇帝。于次年改元建康。终太宗一朝,息兵止戈,努力发展,使大周终于追上了大楚的经济实力,并且修建了大量的永济仓,用于囤粮以备不时之需。
建康帝一继位,就在考虑迁都回京城,终于建康六年,两边都准备好了,正式迁都,金陵仍然作为陪都存在,并且设置了体仁院,用于安置朝中年迈,无法随行赶回京城的官员。设置体仁院总裁,用于照顾这些官员。
但是在回京途中,建康帝心血来潮想去打猎,结果,遇到了大青的遗留,遇刺受伤,多亏了当时是荣国公世子的贾代善拼死相救,才免于一死,贾代善也深受重伤。建康帝感念贾代善救驾有功,特许他不降级袭爵一代。就这样,本来应该是荣伯的贾代善仍然可以叫荣国公。(国公,郡公,侯,伯,子,男,一等将军,二等将军……七等将军)
建康十年,贾代善老妻史氏生的一对双胞胎女儿,也到了看人家的年纪。贾代善顶着荣国公的爵位,当着京营节度使,两个人的婚嫁行情那是相当的好。建康帝,身体也因为那次行刺完全垮了,这个时候念着贾代善的好,给了他一道恩旨。大周儿郎,凡未订婚者,任他选取,皇帝下旨赐婚。
这道旨意就是离谱,整个京城不算皇室,还有王二人,郡王六人,这七个人(我没算错哦,好好想想)也是能让你贾代善能选的。
史氏想送一个女儿进宫,但是贾代善还是清楚的,自己的职务,就决定了不可能把女儿嫁给皇子为正妻。而到东宫当太子奉仪,太子昭训,倒是可以,但是皇帝的任选,其实就是把皇族排除在外了。
但是在选择的时候,贾代善又糊涂了。这个时候京城的适龄青年才俊还真不少,比如刚新晋探花郎林海。(剧情需要哈,林海应该是在娶了贾敏之后才中的探花,贾雨村说林海是前科探花,也就是最多不超过五年,否则应该是哪一年的探花)
要说这林海也是个人物,是勇乡侯林泉的后人,林泉曾是楚国的户部员外郎,因改良犁具有功,被敕封为勇乡侯,就传一代。在圣祖爷领兵出征的时候为参军记事,后来太祖攻进大青都城,正式建国的时候,封了林泉的儿子林彬为勇乡侯,想到了当年的林泉,特许他传三代除爵,而到了林海的父亲林铮的时候,太宗皇帝又特许他再传一代。也就是说林海虽然已经没有了爵位,但是他爹还是侯爵,林家既是勋贵门第,又是书香世家,自己还高中探花。
这显然是说亲市场上炙手可热的人物,再加上林家的祖训,男子年过四十无子方可纳妾。这让林海在说亲市场上的受欢迎程度,远超另一大热门,蜀王世子周允。
蜀王周林和蜀王妃张静雯,压根就不想娶贾家的闺女,人家看上的是当朝太师的孙女,但是皇上刚刚说完由贾代善任选,你这边接着就说亲,是不是太不给皇帝面子了。反正贾代善也不敢考虑周允,两边也在偷偷的商量亲事,建康帝也知道,很满意两家的态度。
万万没想到的是,贾代善真的把目光瞄向了蜀王府。直接让贾敏和贾玫在林海和周允之间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