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瑗请他们喝酒,等人走了以后便呼出了一口气。
跟在他身后的书童忍不住道:“少爷,我们不跑吗?”
崔瑗:“……跑什么?”
“万一这儿的县令知道您在挖人,还不得抓您啊?”
崔瑗不在意的挥手道:“放心吧,县太爷不会知道我们的打算的,这才哪到哪,我还打算摆了台子招工呢。”
书童:……
崔瑗说了摆台子招工,果然第二天就摆了台子招工,就在城门口,当着守城官的面摆的。
守城官和衙役便好奇的来询问,“西街那块有那么多的苦力你怎么不去招,却来这里招?”
崔瑗理直气壮的道:“那边都是短工,干个一两天还罢,我这要招的是长工,现在开始,可能要到明年开春才干完。”
衙役就打量他,笑问:“您这看着也不像是商号的管事啊,怎么,要组建商队走商?”
“这却不是,”崔瑗笑道:“家主是北海县县令,他要修路搭桥,还要耕作庄园,所以需要不少人手,北海县人少,所以要往外招一些短工。”
他叹气道:“衙役不够用啊。”
北海县招人招到这里来了,衙役立即汇报给县令。
县令闻言没多想,挥手道:“不用管,北海县现在财大气粗,那县衙和县城破破烂烂的,肯定要修的,他们人不够,从外头招也是正常的。”
县令想得很开,“正好,他们去赚了钱,回来还得花在我们县里和家人身上,倒也富了我们。”
衙役觉得县令说得对,于是也不限制崔瑗了,每天路过时还看看他招的人,可惜了,大多数人一听要去北海县,还要一去好几个月就不乐意去了,两三天下来他也只招到了三四个人。
崔瑗自己都没想到他招收到的第一批大量长工竟然是一群小娘子。
从十二岁到十八岁之间,一共有十八个,才一进城门就找到了他,问他是不是北海县招工的。
为首的一个小娘子问,“有我们能做的事吗?”
崔瑗愣愣的看着她们,其实他不明白她们去了能干什么,是能开荒,还是能建造码头?
但来前县令一再叮嘱,女子也要,不拘性别。
所以他还是肯定的冲她们点头,“要,你们都是要去北海县的,确定能留很长时间?”
女孩子们狠狠的点头,“确定。”
崔瑗便研墨提笔,“来,报个名字。”
一个年龄比较大的小娘子抓紧了怀里的包袱问,“我们能不能今日就走?”
崔瑗微微挑眉,笑道:“当然可以,正好我这两日也招了一批人,我着人送你们一起过去。”
至于他,他要带着剩下的钱去往下一个县了,而这两天他终于也找到了一个靠谱的人帮忙继续在这里搭台子招工。
那个总是来凑热闹的衙役的爹,认得几个字,崔瑗与他说好了,“招到一个人,只要人到了北海县,十文钱,你要能招到一百个人,那就是一千文钱。”
------题外话------
晚上十点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