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人类文明之光为【礼】。
纵观现有政局,只有华夏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其他都是在往死里走。
而我们靠的,就是礼,遵循易之道理的【礼】。
礼通理,俩最初其实是一个字,为何说人类文明之光为【礼】,因为它是‘文明的理’这一级的。
这一层面的秩序,乃是依照‘德’而建立,它依旧要遵循天理人心,在这一点上,我们文明做得最好。
四分法往下排:文明的道为自然,文明的理为礼,也就是秩序。文明的法为公正,文明的术为标准。
从自然往下演化,文明必有秩序,有了秩序才知道什么是公正,最后才会定标准。定什么样是有礼,什么样是非礼,什么是大礼,什么是小礼。
不同的时代,公正的定义是不同的。
公正不是公平,完全两码事,把所有人钱平均分配给每一个人,这是公平划分,但并不公正。
因为有的人贡献多,有的人贡献少,人与人是不一样的,公平就是不公平,均分就是‘岂有此理’。
而公正,就是要融入易理,该给多的人多给,该给少的人少给。
比如老人小孩多给之类的,这就是‘礼’。
世间没有对错,只有应不应该。
而为何会有这样的秩序,又是道决定的,自然选择的……不必多说了。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它不是个均分思想,它是个调整、和谐的思想。
我们的文明,自古称为礼仪之邦,这是直接给整个文明自我定性,可见古人多重视这个。
有些群体就要多承担,有些群体就要少承担。
结合我前面说的【德】,华夏文明可谓自古以来,在文明使命上,是当仁不让,是义不容辞,主动把万灵之长的责任给背负起来了!
四周都是蛮夷,文明之光我们必须肩负起来,可以多吃亏,可以背责任,这就是礼仪之邦在‘理’这一维度上的本义,它贴合着人类该做的德。
并不是现在很多人以为的,天天口头上礼貌,像日本一样小礼节麻烦的要死……那是‘术’的层面!不鞠躬,就无礼?这叫标准,可对也不对,太低维了。
当然,我们古时候,也讲究这个,道理法术是一个不拉都在发展,现在只是适应性地去掉了部分东西,但是在‘理’这一层面,我们并没有丢掉。
国家大事上,依旧是‘礼仪之邦’,是负责任的文明,这一点自古以来都没变过……
大礼不丢,小礼可以放下。因为把握住了道、理的层面,法、术不过是时间问题。
但现在,很多人都说,这很傻,很蠢。
有些人觉得,我们文化好怂,下西洋也不侵略,也不殖民。霸道如始皇帝,都要修长城。强横如朱元璋,都要立不征之国。
古往今来,全是反击,全是挨打,正统拥有华夏思想的政权从不主动侵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