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一章 跳灵官(1 / 2)

镶黄旗 / 著

第五小说网 https://www.di05.cc,最快更新 国潮1980最新章节!

旧时,京城的堂会戏开场的仪式表演有多种选择。

大致有“破台”、“净台”、“跳灵官”、“跳加官”、“跳财神”和“报台”等几项。

这些仪式可繁可简,主要看办事本家的政治地位和经济状况而定。

因为凡是举行这几项仪式,都要由本家另出表演费,也就是梨园行所称“彩钱”。

其中“破台”仪式,是属于半夜十二点装神弄鬼的封建糟粕。

不但形式神秘,而且有杀鸡攘血的步骤。

往往搞得血了呼啦的,恐怖气氛十足,以至于为主家不喜,遂消失不见。

与之相反,“净台”的仪式就要好多了。

因为虽然同样是为了除净所有的邪祟,可净台只是以念净台咒为主,没那么闹腾。

最早时的净台仪式,清代演员所扮人物是一位头戴五佛冠,身披大红偏衫、戴白胡须的法师。

登台后念着咒语巡视全场一圈,然后下台即可。

到了民国时期,这种仪式演变得更加吉祥。

因为彼时,“破台”已经完全被“跳灵官”、“跳加官”、和“跳财神”所取代了。

那么“净台”时,往往就由扮演灵官、天官、财神的演员来念咒。

要知道,无论“跳灵官”、“跳加官”、“跳财神”都是以恭维讨好观众为目的的戏曲舞蹈。

无论哪种角色,都是扮相艳丽。

演员会手执彩绸条幅,随着闹台锣鼓的曲牌,边舞边跳,展示条幅,呈现祥瑞,以博喝彩和赏头。

跳完了吉祥,再让这帮神仙来净台。

自然比一个老生演员装扮的老和尚念咒是喜庆多了。

而作为“破台”的替代程序,“跳灵官”无疑是最热闹的群体戏。

因为这出戏最少也需要四位灵官同时上场。

民国时期,“跳灵官”甚至有全班登台的情况。

成为了每年岁末戏班封箱和岁初戏班开箱时,必演的节目。

所谓灵官,其实是道教最崇奉的护法尊神。

道教有五百灵官的说法,最有名的就是“王灵官”。

很多道家宫观的第一各大殿中,镇守道观山门的灵官一般都是这位王灵官。

像传统京剧《混元盒》、《五花洞》、《九莲灯》和《泗州城》,均有这位灵官上场。

尤其是《泗州城》这出戏,风光独最。

戏里当观音召神将降伏水母娘娘时,诸神随左右班首。

红脸的灵官和黑面的玄坛最先鱼贯上场。

与他们为伍的,还有伽蓝、哪吒、青龙、白虎、韦陀、悟空,哪一个都是神通广大的人物。

还有西游记的原文里写到八卦炉中逃大圣,暴走模式大乱斗的时候。

文中说九曜星闭门闭户,四天王无影无形,眼看泼猴就要打上灵霄宝殿。

最后就是多亏有通明殿执勤的王灵官出手,才将孙悟空死死挡住。

由此可见王灵官的身份、地位,以及本领之大。

所以这“跳灵官”,从戏份上论,也要压过“跳加官”和“跳财神”一头。

事实上,在民国之前,“跳灵官”甚至是清宫皇室专享的剧目。

道理是明摆着的,既然都当皇上了,就用不着“加官”和“发财”了,也就格外看重灵官的辟邪之能。

据梨园行传说,清宫开场戏,一般通例是八位或十六位灵官登台。

有时遇上节日,就上三十二灵官,甚至上六十四灵官。

此外,清宫还讲究用头路好角跳灵官。

如谭鑫培、汪桂芬、钱金福、杨小楼等。

就连唱旦角的也不例外。

如陈得霖、王瑶卿等,都曾在宫中演戏之前跳过灵官。

可见当年的统治者对这出戏码的重视。

至于民间的堂会戏,因为大家伙儿的追求都差不多。

那是必有“跳加官”或“跳财神”二者其一,或是一并出演的。

跳加官有跳“男加官”、跳“双加官”、跳“女加官”三种表演形式。

服饰与道具是专用的,特制的。

所扮演的人物取材于道教神仙“天、地、水”三官中的“天官”(即上元一品赐福天官)。

因此演员向观众打开的“加官条子”上,写有“天官赐福”、“加官进禄”等吉祥祝词。

故称“跳加官”。

相关阅读: 我是黄毛你让我当救世主重生后,我把渣妹虐到哭唧唧觉醒系统:我靠拼爹赢了全世界第十次重生,完美白月光她装傻摆烂恋与深空:我全都要重生86:死刑犯的身世之谜赎罪新约之最后之路救命!夫君刚死,权臣就来逼婚御虫修仙,无限进化重生成为末代皇帝

相关推荐: 前任处处护绿茶,我嫁给军官他急了净身出户,我成了前妻高攀不起的存在娘胎开始逆袭,出世即无敌大夏第一王,从深山打猎开始凡人仙葫下乡海岛,嫁绝嗣糙汉一胎双宝修仙:我真没想当舔狗!七零真千金归来后,全家悔断肠觉醒系统:拒绝洞房就获奖励四合院:重生54年,邻居傻柱四象神枢录钓系黑月光,帝国少校哪里逃穿成小丫鬟?为了回去我撞树拼了白瓷美人在小世界又被巧取豪夺了来自病娇大佬的的宠溺穿书之我在种田文里稳定发疯渣夫娶平妻婆婆虐我?我扬你全家骨灰!陛下莫慌,臣弟无敌了明月何年照我心娘娘,你也不想皇上知道吧穿入洞房,农家丑女要翻身为爱入狱,妻子却奔赴白月光财阀小千金:老公,我吃定你了复仇倒计时:从罪徒到警界巅峰我提出离婚两清后,总裁妻子全家慌了

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Copyright © 2021 第五小说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简体版 · 繁體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