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他却能直接触发到佛陀所留下来的传承。
这不可谓说不强,但是其中也是有原因的。
这其中最大的原因便是红日有一颗波澜不惊的心。
他行走于天外天世界已经很久了。
他见惯了各种族类各种阶级的事件。
对于这些人情冷暖,是非曲直。
早已经见怪不怪。
一般的事情也早已撼动不了他的内心。
即便是面对自己眼前是佛陀讲道。
他也只是沉浸了一会儿,便从中清醒了过来。
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品质。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一颗心,才触发了佛陀所留下来的传承。
佛陀要将自己一生中最为得意的一种神通。
也就是传说中的观法传授给他。
佛陀的观法和如今佛道的观法是不一样的。
佛陀的观法名为无色界观法。
但是它成就大道时,与无色界之中所悟出来的神通。
这种神通结合了观法和禅定。
禅定也是佛道中的一门大神通。
佛道弟子如果选择修炼禅定,首先必须持戒。
如果连戒律都不愿意守持的话,要想修行禅定之法就是很困难的。
持了戒后要修定,因为平时人们的的心很散乱。
散乱的心使我们迷失,迷失就不能清楚观察世间的真相。
但是有了定,就可以深入的观察世间的真相,即苦、无常、无我和空。
这就是佛陀所留下来的智慧!
而如今在佛道之中,禅定也也生出了无数种法门。
眼花缭乱,各有各的说法。
却都说服不了对方。
所以也就是如观法一般百花绽放。
而佛陀传授给红日的。
则是一种十分神奇的法门。
它结合了观法与禅定。
将这门神通分成了四个境界。
第一重境界便是空无边处,为四无色处之最初阶段。
初修无色界观法,必厌弃物质世界,一心思惟无边无际之空观,使心与无边之空相应,这就是所谓空无边处。
二则是识无边处,从厌弃外界物质世界之质碍,进一步修习内心心识,以心与心识作无边无际之观。此即为识无边处。
三为无所有处,既否定外界物质之质碍,又否定内心心识,唯思内外一切无所有。以修此无所有观而得生天之果报,即无所有处。
最后一种境界则是非想非非想处,又称非有想非无想处。指此天之修行已到极静极妙之境界,以无各种粗想而称非想,又因其想未绝,尚有细想,所以为非非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