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夫人照实回答。
“大蕤国入夏,偶有飓风暴雨,看似会有双份收成,实则潜藏双倍风险。”
刘丕道:“针对飓风暴雨天灾,朕已经给出应对之策,可以修筑密网围栏阻挡。”
“此举会耗费太大,百姓们不敢轻易尝试,也在情理之中。”
“倘若朝廷免费提供鱼苗,是否能有所还算呢?”
刘夫人却摇头回应。
“百姓不仅担心鱼苗啃食稻苗,还要时刻关心水量,照料起来过于繁琐。”
刘丕只能作罢。
大蕤帝国不能折腾子民。
即便再好的模式,也只能展示出来,供子民们自行选择。
强行推广,往往适得其反。
就像过年休沐五日,皇家商号起带头作用,朝廷多加鼓励即可。
如果普通商贾选择跟进。
既可以抵扣商税,又能赢得伙计们的忠心。
选择无视的普通商贾,会无形中促进好伙计向上流动。
刘丕现在不到八岁,有足够的时间依次推进。
“既然稻鱼共生无人问津,那就换另一种简单增收方式。”
刘夫人颇感意外。
“请陛下明示!”
“鼓励百姓在田头挖掘小塘,既能蓄水灌溉,又可以养鱼,这总该没问题吧?”
“那倒没什么问题,陛下打算如何鼓励?”
“皇家商号长期定量收购。”
“恕属下直言,陛下为何如此执着于养鱼?”
“养鱼只是先行范效,往后牲畜羽禽都不能落下。若想强壮大蕤帝国,肉食不可或缺。”
刘夫人沉默了。
大澄国的一千万斤隔年陈粮,已经运抵皇城。
百姓们心中巨石落地。
以往每逢狼烟四起,最终均是饿殍遍野。
如今大蕤帝国不仅有余粮,而且每斤只卖两铢钱,再也不用担心果腹问题。
大蕤帝国全面推行基建。
普通青壮出工,每日至少能获得三十铢钱。
足够养活一家五口。
孤寡鳏独与老弱病残,可以选择加入怀民商号。
只要不懒惰,平均每日可以赚取十铢钱。
工价看起来不高,却已经是大蕤帝国的极限。
各军团缴获的金银财宝,大部分用于铸造新币。
田赋、地租与商税等,下半年才全面征缴。
预扣将士粮饷与差吏俸禄后,内府省早已所剩不多。
皇家商号成为最大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