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银铜用来铸造新币,添加粮食作为本位。
通过田赋、地租、商税及皇家商号等方式进行回收,以此形成内部循环。
朱扁从不担心刘丕捣鼓钱粮的能力,反而忧心识字课效果。
“识字通常需要数年之期,臣担心收效甚微。”
刘丕道:“只需会写姓名,认识常用文字,便算大有所获。”
但凡文字,通行乃第一要义。
再华丽的词藻篇章,倘若无人能识其文字,便是一堆凌乱线条。
正如各类钱币,从来不会因其精美绝伦,就被百姓广泛使用。
流通,方有价值。
刘丕创造天字,就是为了方便学习与使用。
越是繁杂的文字,就越容易导致闭塞。
就像前世的繁体字,可以发扬传承,却不能回头取代简体字。
追溯本源,繁体字也是多数次改良而来。
历经商甲骨、周金文、秦小篆、汉隶书、魏晋楷……
朱扁当即表态。
“陛下请放心,臣已经知道该怎么办了。”
“战事胶着,国事繁重。朕精力有限,有劳先生多费心,完成我等最初的梦想。”
刘丕话音方落,几人便纷纷面露微笑。
无论是朱扁,还是苟希与小豆子,都曾与刘丕展望过梦想。
百里鲲自然听不懂,苟或则是满头雾水。
当初他选择效忠,只为肃清朝堂,匡扶大蕤社稷。
中兴大蕤,是忠臣希冀。
刘丕囚禁梁昊后,并没有一鼓作气拿下四府三十六郡,反而趁势推行新国策。
严格来说,这并非中兴大蕤。
而是借着大蕤的躯壳,创建一个崭新的帝国。
苟或很庆幸,家中父子四人均参与其中。
长子苟冀经营揽月湾,次子苟希是刘丕左膀右臂,幼子苟旦鸿兴社十三太保之首。
本为太常卿的他,如今执掌鸿胪省,也算大蕤帝国肱骨。
刘丕回过神,望向苟或。
“朕只顾着商讨学堂之事,差点忘了迎接大澄国使团之事。”
苟或听出言外之意。
“陛下准许大澄国派使团?”
“此乃大蕤帝国首桩邦交盛事,务必要隆重对待,并传遍八荒世界每一个角落。”
“路途阻隔,该如何应对?”
刘丕没有直接回答,反而耐心询问大澄国各项事务。
苟或知无不言,朱扁也在旁作补充。
除小豆子所说的印象外,刘丕对大澄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大澄国位于八荒世界东部,素有鱼米之国的美称。
疆域与大蕤国差不多,人口却接近千万。
十年前,新帝苏崇登基。
经过各大望族相商,大澄国开始推行三省六部制。
同时开科取士,文治走在八荒世界前列。
虽然如此,却没有真正废除庄奴制度,嫡庶之分也转为大小宗模式。
大澄国推行族兵制。
面对外来侵犯,望族会组织族丁与奴仆参战。
大顺国地处中原,自恃兵强马壮,曾多次挑起争端。
大澄国族兵骁勇善战,曾数次打败大顺国大军。
反观大蕤国,由于梁昊把持朝堂,边军士气低迷。
同样是面对大顺国侵犯,却屡屡吃了败仗。
提及此处,苟或不禁感叹。
“柿子专挑软的捏,而今大顺国忌惮大澄国,却对大蕤国蚕食鲸吞。”
刘丕总算明白其中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