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老樵夫正在用一根树枝钻洞,从谷外群山通往皇庄行宫。
朱扁大喜,却不敢声张。
离开后,朱扁派学生与其同乡,以熟悉庄园为名,将老樵夫接了过来。
朱扁不会哑语,就通过画画与老樵夫交流。
他先画出葫芦谷的轮廓。
老樵夫点点头,表示自己对那里很是熟悉。
接着是高山峭壁,以及皇庄行宫。
老樵夫似乎联想到什么,高兴地哇哇乱叫起来。
朱扁随便画出一条小路,将两者相连。
老樵夫却猛地摇摇头,不停地指着皇庄行宫。
朱扁尝试过各种画法,老樵夫都摇头否认。
迫于无奈,朱扁只得将老樵夫带到皇庄行宫,让其亲自指认。
见到朱扁的点头示意后。
老樵夫径直走向议事厅与寝宫的隔墙。
挑选最中间那根大柱子,脱下草鞋,熟练地攀爬上去。
大柱子用合抱之木制成。
看似主材,顶部却可以像盖子般打开,里面果真藏着暗道入口。
老樵夫不断挥手示意。
刘丕赶忙下令,让苟希负责守好门口。
朱扁找来梯子,两人一前一后,很快抵达柱子顶部。
暗道深邃,设有两排凸出来的把手。
足够容纳两人同时通行。
老樵夫率先爬下去,朱扁与刘丕紧随其后。
爬了六七米,落到一个平坦的暗道中。
暗道可容纳三人并排行走。
葫芦谷雨水充沛,暗道底部使用陶管铺成,时不时还会传出空灵的滴水声。
走了一刻钟。
地势陡然下降,头顶开始传来潺潺水流声。
陶罐已到尽头。
地道也由刚才的人工开凿,换成天然溶洞。
朱扁掐指一算。
“陛下,我等此时身处蕤河底部。”
刘丕不禁赞叹。
“真乃巧夺天工!”
穿过河底,溶洞开始七拐八弯,时不时还会出现一些岔道。
这些岔道都很短。
尽头为大小不一的空间,宛如树葡萄结果。
继续往前走了半个多小时,总算来到一处坑洞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