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第六条,尚书省带着户部和工部干去吧,专业的事必须让专业人士负责,外行领导最大的贡献,提供资源,然后躲在一边别废话。
高澄现在最大的担忧就是,经过吴郡和泉州之事,南梁会不会转向发展战船?虽然韩轨这次算不上水战,充其量就是运兵船,坦克与装甲车的区别。但免不了被有识之士发觉端倪,南朝底蕴深厚,又擅长水战,万一全力改变国策,以后南征是个麻烦事。这个问题提出来之后,众人陷入了沉思,沉思过后而是众说纷纭,吵得脑壳痛,也没有什么好办法!
总结一下无非就这么几个法子,首先就是炫耀骑兵的力量,让可朱浑道元在荆襄一带多转悠转悠;其次让韩轨部保持克制,夷州开发到一定程度后,让胶州军驻防泉州,渤海军返回天津港,继续跟诸国的贸易,积累海航经验,改进战船;最后就是让司马子如在建康贿赂南梁大臣,引导他们重视骑兵。
第一条好办,那些蛮族骑兵南下之后,自带强烈的掠夺性,这跟游牧民族的生产方式有关,你硬压着不让抢,时间长了他们会乱来,那就让可朱浑道元带着抢吧,反正双方正在议和,还没有签订盟约。
第二条更好办,韩轨在南梁后方已经建立了齐国的根据地,那么水师下一步的主要工作就是护送商贸和绘图,为东征高句丽做准备,韬光养晦是必要的。至于有看官说现在两国关系不是还好吗?为什么憋着劲要东征呢?很简单,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那辽阔肥沃的黑土地一旦开发出来,人口基数起来,绝对是有实力参与逐鹿中原的,两个相邻的大国,不可能长久和平共处。
第三嘛,随着齐梁开战,贸易暂停,随园楼和百花楼赚的银子运不回齐国,大部分按高澄的授意搞了一个连锁药铺回春堂,其余的基本都司马子如变着法子送到了南梁各个重臣的府邸,当然,他也不会少贪。
该怎么办呢?现在的基本盘很稳,虽然谈不上安居乐业,但是路有冻死骨的现象基本没有,军队随着将领轮训制度、兵源由朝廷统一补充制度、地方军政分离制度、边军不参与地方事务等各项制度的贯彻执行,谁再想像彭乐那种叛乱,很难。官员贪腐现象依然普遍,但随着武学里的六部学生一批批毕业,在军中历练后,进入工作岗位,不但世族控制朝局的现象明显动摇,贪腐现象也在减少,慢慢来吧。
不过高澄也很庆幸,魏晋玄学、发展迅猛的释道和长达几百年的军阀混战,严重冲击了儒家的根基,如果是大一统时期,以儒家的影响力,不读圣贤书,还想当官,做梦去吧。现在,接生婆手艺好,都能混个七品女官,成为教员,当然,高澄没敢直接在武学里开产科,会被喷死,而是悄悄让宋问天组织宫女在学习,有时也会安排太医监监正巢畟过去上课。学成之后,赏赐给那些功勋大臣的府邸,这可是重恩啊。古代医学本就不发达,女性识字率更低,学医的一个县都不一定有一个,家里有一个懂医术会接生的女性,能极大地降低生产的风险。为什么有些游牧民族会有兄终弟及,接盘庶母,不超过车轮不杀的习俗,原因就一个,生产风险太大,死亡率太高。
高澄很想推行全国,但思来想去没办法,组织全民包括女性识字扫盲,齐国现在没那实力,官宦大族的女子,人家学的是女红和棋琴书画,帝王权力再大,也不能逼人家啊!只能把那些罪官的家属们,全部扔进掖庭,慢慢从中选宫女,充实接生婆的队伍。
斟酌再三,觉得齐国大势很稳,玩点针对南梁的骚操作问题不大,那就开始吧!
高澄口述,侍中燕子献和中书令宋钦道一起拟旨,大意就是齐帝高澄即皇帝位以后,虽然干了很多好事,但穷兵黩武,此次征伐宛城,更是啥也没弄成,到现在还在谈判呢?派出南征的八万水师,更是遭到上天惩罚,船只几乎损毁殆尽,兵卒更是死伤大半,现在流落还流落在海外荒岛呢。今后一定要从上天的惩罚中吸取教训,老老实实勤修德政,保境安民。
陈元康和高岳看着拟定的罪己诏一脸苦笑,这玩意南梁简文帝萧纲一定不会相信的,通过他继位收拢权力的手段来看,也是一个颇有权谋手段的君主,但齐国官员和庶民可是会相信的呀!会严重影响皇上的威望啊!
威望嘛,不要紧,现在没面子是为了将来更有面子。至于萧纲会不会相信,朕猜他也不会相信,一个字都不会相信,毕竟可朱浑道元几乎每个月都会出来浪一圈,你来个一两万人根本不是对手,一下子几万人扑上去,他就打马回武胜关搞坚守。至于你也想玩骑兵侵扰这一套,你问问慕容绍宗和刘丰生的骑兵答不答应。这些怎么看都不像是和平的曙光。
但那些江南的世族会相信,或者说他们愿意相信,他们会认为苏北和吴郡之事是南梁攻击北齐遭到的报复,可朱浑道元这种流匪式的做法,不过是在逼迫南梁在谈判中让步,至于远在泉州的韩轨所部,船只大量沉没,这是沿海居民亲眼所见,现在也确是被团团围在港口,苦守待援。还有细作传回密报,北齐吊唁宇文泰,这明显是在示好,北齐也打不动了,不想打了,各路边军各城守军都在忙着修路铺桥,筑坝开荒。这些都是江南世族对抗皇权的理由,想大幅扩军北伐,坚决不答应,答应了也会阴奉阳违,处处掣肘。当然了,增加一点骑兵,防备一下苏北和荆襄还可以接受,增加一点战船,监视一下胶州,也能接受,毕竟战后贸易还是需要货运的嘛!
是的,罪己诏只要能让他们将信将疑、犹豫不决就可以了,南梁朝堂必然会起争执,争执到了一定程度,纯粹就是为了争执而争执,内耗不可避免。古代行政效率本就低下,中枢再不能保持高度一致,无论造船还是打造骑兵,没个两三年,根本进入不了高速运行的阶段,这个时间差,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