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了,回去等着吧。”
到了下午三点多,果然有人来喊张念平,一家人跟着一起到了地里。
有一块地是四亩连在一起,拖拉机突突突的,只用了四十分钟不到,四亩地全部收割完毕。
陈翠花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天呐天呐,这也太快了,这就割完了?”
拖拉机已经开回来了,开车的小伙子跳下车,正好听到陈翠花这句话。
“翠花婶,这可不就弄完了嘛,剩下的麦子捆扎得你们自己做。”
“好,好,”陈翠花安排张念平,“念平啊,你带着人去咱家别的地里,把麦子给割了,我跟你媳妇在这里先给麦子扎捆。”
张念平带着人走了,陈翠花和赵晓芬下了地。
还没轮到拖拉机的人家,也过来帮忙。捆扎好的小麦,也不用人拉到晒麦场,有拖拉机专门过来运。
运到晒麦场,也不用人力拉着石碾去压麦子,拖拉机会拉着石碾子压麦子。
剩下的就是晒麦。
晒上三五天,等麦子完全晒干,就能装袋入仓。
总之,重体力活都让拖拉机给干了,剩下的活轻省多了。
张家庄的夏收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拖拉机完全是人歇机不歇,不停的运转着。张念秋帮忙登记了两天租拉拖机的工作,就移交给了拖拉机组。
大批人来登记的时间段已经过去了,再来的就是零零散散的一户两户,让他们找拖拉机组的人直接登记就行 。
李长明收钱收得合不拢嘴。
念秋今年给租拖拉机的费用重新定了价。
割麦子是一个价,翻地是一个价。
现在村里的土地有一千五百亩左右。
一千五百亩的麦子,就算只有一半人家租了拖拉机,光收割麦子,就能收回来六百块。目前为止,登记的人家可不止一半,远远超出了一半。
收回来的钱也远远超出了六百块。
买柴油绰绰有余。
这还没算翻地的收入。
好啊好啊,看样子再过两年,光靠给村里人收麦犁地,买拖拉机的成本就能收回来。
李长明乐开了花。
张念秋等年轻人看到李大会计走路带风的样子,都暗暗偷笑。
拖拉机组的年轻人,忙着开拖拉机。
门市部的年轻姑娘,要么在南市看店,要么在家里帮忙干活。村里的年轻人都在忙碌,只有没有地的张念秋,空闲了下来。
闲下来的张念秋,跑去帮四爷爷晒麦子。
张保福就种了两亩麦子,早早就收完了。他没占晒麦场的位置,自家的麦子也不多,索性就晒在了家门口的平地上。
张念秋拿着木掀帮忙给麦子翻面。
四奶奶从家里出来,喊她:“念秋啊,过来歇会,喝点绿豆汤。”
“哎,来了。”
张念秋跑回去,四奶奶已经给她盛好了洗脸的凉水。
洗了一把脸后,张念秋果然感觉清爽了许多。
绿豆汤也盛好,放在院子里的桌子上晾凉。
端起一碗绿豆汤,张念秋尝了一口:“甜的,放了白糖。”
“好喝吧?”四奶奶也笑眯眯的端起另一碗,喝了一口。
“好喝。”张念秋捧着碗慢慢喝。
四奶奶笑了,“好喝,一会儿你走的时候,端一小锅带回去。等小林回家了给他喝。绿豆汤解暑,这个天喝了正好。”
两人说说笑笑,端着绿豆汤喝得正过瘾,一个年轻媳妇闯了进来。
“念秋,快点,旺发叔两口子,去找枣枝嫂的麻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