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正森最终闯过了鬼门关,脱离了生命危险,但是却因车祸和枪声落下了终生残疾,接下来的日子只能坐在轮椅上度过了。
张汉平接过张正森的权力,开始统领麾下的所有军队和管理榆关周围地区。
七月四日,张汉平在与张正森商谈了整整半日之后,他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
他宣布奉系易帜,奉系接受南方联合的整合,成为南方联合的一部分。
这个惊人决定的提出主要有五方面因素:
首先,倭国刺杀张正森意图夺权的目的已经如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再僵持下去,奉系就要面对倭国和南方联合的两方面压力,届时结果会更惨。
第二,此时全帝国百姓一致希望帝国统一的历史潮流和民意。
北伐战争爆发后,北伐军一路攻势凌厉,进展迅速,很快就在浙赣会战中消灭了八省联合的主力。
虽然之后倭国发动了对帝国的战争,北伐暂时搁置,但是毕竟南方联合和之前腐败无能的军阀和帝国官府有很大的不同。
百姓们看到了一举改变帝国分裂后军阀混战、割据、军令政令不一、苛捐杂税多于牛毛局面的希望。
帝国统一已成为人心所向、大势所趋。东北民众也不例外。
虽然说在张正森的领导下奉系保持了相对的稳定的局面。
但是奉天会战失败,关外全境沦陷,使关外满目疮痍,百姓的生活与畜生无异。
全帝国百姓一样也强烈渴望统一。
第三是张汉平的因素。
奉系易帜虽然说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但是这也是和奉系目前的最高统帅张汉平是分不开的。
张汉平舍弃个人利益顾全大局的爱国情让他做出了这个决定。
他也完全可以采取投靠倭国的方式来对抗南方联合,即使这是卖国求荣。
但是张汉平也希望帝国统一,为此,他毅然决然地实行奉系易帜,这充分体现了他作为在奉系易帜中的重大作用。
第四是奉军的问题。
张汉平此时领导的奉系集团已失去了昔日的强悍。
在战场上,被倭军所败,士气不高。
首领遇刺,一半以上的军队被南方联合控制,整个奉军都笼罩在悲愤无奈的情绪之中。
集团内部,暗潮涌动,大量奉系将军各怀心腹事。
作为支撑军阀生存的命根子,关外陷落,关内被南方联合掌控,财政断流,军饷都难以为继,这样一个集团,实难维系。
第五是秦牧的因素。
奉系易帜和以秦牧为首的南方联合特别是秦牧的努力分不开。
秦牧一方面也希望尽快统一帝国,乘统一之威与倭国决战,但正值全帝国一致对外的时刻,武力解决奉军很可能会打击帝国人的团结一致,引发更严重的结果。因此,秦牧更倾向于非武力解决。
而且倭国现在正在黑色星期五的影响中暂时无力主动攻击,帝国则由于秦牧提前准备好了对抗大萧条的方案,因此并未收到较大影响,也有能力尽快解决统一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