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海宁一到福城就立刻来见了秦牧。
&34;蒋先生,久仰大名!&34;秦牧激动地握住蒋海宁的双手。
这位可是未来军队人才的培养者,简直就是国宝级的存在。
&34;秦先生,我们先去讲武堂看一下吧。&34;蒋海宁对秦牧不感冒,他只对一流的军校有兴趣。
&34;好好好,我们立刻前去!&34;秦牧笑着给蒋海宁带路。
由于拨款已经到位,讲武堂此时正在大肆扩建。
见到预设图纸上的军校规模,蒋海宁露出一丝兴奋地表情。这个规模的军校和他预想中的一流军校十分相符。
&34;抱歉蒋先生,军校尚在扩建之中,暂时还看不到建成后的原貌,不过我向蒋先生保证,军校规模绝对会达到图纸上预设的规模。&34;秦牧有些歉意地说道。
蒋海宁当即同意道:&34;好好好,秦先生,我很满意,我愿意接受秦先生的邀请,在这所军校之中担任总办。这也是我的荣幸。&34;
&34;蒋先生深明大义,秦某佩服。&34;
秦牧在闽省大搞改革的同时,帝国内部发生了一些小事情。
事情的起因要从帝国和关外三省督理张正森的冲突开始说起。
由于日子趋近掌握帝国实权的帝国皇太后生辰11月29日,时年86岁的皇太后正准备大办生辰庆典。
可也就在前段时间,张正森的奉军与倭国军队在奉省金州府联手和侵占金州府的帝国军打了一仗。
帝国军伤亡惨重,大败而归,金州府被张正森收复。帝国皇太后震怒,认为张正森在这时开战,是对自己的藐视,于是下令集结军队,出兵关外,进攻张正森。
结果奉军轻而易举地将帝国军赶回了关内,兵锋直指榆关,一旦榆关被攻破,帝国直隶省在奉军面前将无险可守。
帝国军损兵折将却未立寸功,皇太后发现打不过敌人,于是连忙求和。
最终帝国以赔款四百万帝国货币的代价得到了和平。
此事一出,帝国四省全都沸腾了,帝国境内装备最精良的帝国军同稍逊一筹的奉军作战竟大败而归,最终落得屈辱求和赔款的下场。
被积压已久的屈辱终于爆发了。晋省督理龙百川率先宣布独立,脱离帝国管辖。
随后直隶,鲁省,豫省三个帝国管辖的省份中纷纷爆发激烈的反抗,要求皇太后结束垂帘听政。
面对这群&34;刁民&34;,皇太后自然不会姑息。
她一方面下令集结军队,准备进攻晋省,抓捕龙百川,同时派遣军队到各个行省中午去对付这些反抗分子。
短短一周的时间内,在皇太后的命令下,许多人被抓捕,死亡及受伤者不计其数,由于主要发生在十一月二十一日,所以史称二一事件。
但是皇太后的雷霆打击不仅没有解决掉广泛的反抗,反而点燃了百姓愤怒情绪的火药桶。
很快,帝都陆军大学校长张绍先宣布辞职以反抗皇太后垂帘听政,作为帝国军未来苗子的军校生们纷纷响应,举起了反对皇太后的大旗。
随后引发连锁反应,从帝国兵工厂的工人们开始,整个直隶行省的工人和商人自发组织起来停工歇业,要求皇太后取消垂帘听政。
直到最后,帝国各级官府的工作人员集体停工,绝大多数官府基本上全面停摆。
但是如果以为这就能动摇皇太后的地位那就太天真了,她能够独掌大权六十年,手中怎么会没有底牌。
在她的授意下,帝国军队开始行动起来,张绍先和军校生们被纷纷抓进慎刑司处置。
同时,帝国收买了部分停工工人的领袖将外部矛盾转移到了工人内部,从内部分化瓦解了工人集体。
对付歇业的商人们,皇太后的手段就简单粗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