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一句世事难料,估计大家都承认。
纪炀一行出发,但他的名字在潞州城却愈发响亮。
无论是他三年来的政绩,还是被各个部门争抢,最后发现谁争都没用,你能争过皇上吗!
皇上要人!谁能不听!
可谁不想被皇上要走?
那可是天子,是天下之主,近些年可能没什么感觉,在陛下年轻时也是励精图治。
如今不少良策都是他定下,百姓跟官员们都赞一句好。
但也结了不少怨。
毕竟利益这东西,牵一发动全身,给百姓们让利,就会让有些人失利。
陛下年轻时还镇得住,但人一老,什么都变了。
有些东西便开始蠢蠢欲动。
纪炀对此有些感觉,不过依旧觉得,作为古代封建王朝,这个皇帝大致还不错。
当然,这些评价只能在脑子里过一遍,并不会说出。
纪炀他们出发时是七月二十二,一路骑马去汴京,赶在八月十五之前能到。
路上途经两个府,一个州,甚至还让马过了段水路。
幸好他们几人之前每日坚持跑步锻炼,不然估计都撑不下去。
纵然如此,纪炀明显消瘦不少,脸上棱角更加分明,过了十八的他身量也趋向成年人。
远远看着,身上自有一股骄矜跟凌然。
路过府的时候,明显要比州热闹。
这也是行政级别的划分,上面是中央,下面分别是府,州,城,按规模来说,一个比一个小。
在承平国律法里,三者并未有隶属关系,而是统归中央管,只按规模区分而已。
比如所在的潞州,隔壁凉西州,都是州,基本代表面积比较小,又或者人口少。
而被命名为开封府,灌江府这种府,要么人口多经济繁荣,要么地方大,开封府属于前者,灌江府属于面积大。
如果按照位置来看,但凡在中原附近被称为府的,基本都是经济好。
在边域,诸如灌江府这种,那就是土地面积大。
纪炀一边走一边跟身边人科普,也算打发时间门。
所以很多时候说个哪哪人士,说什么地名,基本也知道当地情况。
当然也不绝对,毕竟他们这片土地历史悠久,总会有不同情况出现。
他们一行六人紧赶慢赶,终于在八月十二这天接近汴京。
整整二十天的路程,确实很辛苦。
还未近汴京,就能看到城外肥沃千里,但汴京城外并不种粮,多是种菜卖给城里七十万百姓。
一个城里七十万百姓,在古代很多人眼里很难想象。
这就要用一个数据对比。
之前说过,承平国县城的划分,什么上中下县。
三千户以上是上县。
四千户以上是望县,比如潞州唯一一个丰邵县。
那望县上面还有吗?
自然有。
但这已经不按门户划分,而是按地方。
望县的上面是畿县,也就是京城外的县,也就是现在看到的。
畿县上面为赤县,便是京城内,这个等会就到。
畿县不仅有专门种菜的菜户,还有养六畜的,种花的,做手工的。
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有专门的养殖户,养花户,蔬菜种植,更有各种手工业,来保证京城内的需求。
单是七八月份城里娘子用的纸扇,都要数以万计往里面送。
走了几十里路,周围更加繁华,官道变得更加好,凌县尉感慨:“这些道路都是有糯米支撑吧?”
旁边行人笑道:“岂止,里面不仅有糯米,更有鸡蛋清,所以才会如此结实。”
很早开始,古人便会用这两种东西来修路建城墙。
但看看这财力物力,真是不敢想象。
到汴京外城门前,挑着担的,推着车的,走街串巷的小贩们比比皆是。
这还没到中午,已经让人感觉此处的繁华。
玉敬泉看着排着队进城的百姓,也感慨道:“怪不得天下官吏,天下百姓,都想到汴京。”
要说汴京城门并不算高,可独有它的沧桑感,让人一看就知道此地不同。
下马排队,平安跟大家说着要检验什么。
讲起来,平安也是土生土长汴京城人士,爹娘都在城外庄子上做事,纪炀原本让他先回家看看,平安却执意先进城,反正很快能见到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