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货手的工作并不是每天简单地计个数,报到蔬菜公司那么简单,它是连接生产队、公社,以及蔬菜公司的桥梁。
做得好了,三面讨好,前途无量。
所以有些人特别不理解姜黎,好好一个职位在她手里,愣是只能就平平来形容,半点都没有出彩的地方,也就是在生产队蹦跶得厉害。
姜黎是把大半功劳都让了出去,社员们不知情,但大队干部是知情的。
像何会计他们,就非常认可姜黎的工作成绩,生怕她走了,换个人撑不起来,可在有些人眼里,他们并不相信姜黎的能力,认为姜黎是全靠向国华扶着,才能起来的。
“现在她倒是有自知之明,知道退位让贤。”
“樟哥,等你当上卖货手,可别忘了提携咱们家人。”
“你们放心,我不会像老头子那样的。”
……
大队因为姜黎不干的事各种议论,有人担忧有人疑惑,不少人跑去姜黎面前问情况,想弄明白她为什么不愿意接着干下去。
反应最大的是大队那些知青。
“姜黎,你要是真不愿意干,你看我怎么样。”郑青梅很不希望姜黎走,但姜黎一定要离开的话,她选择毛遂自荐。
凭姜黎在大队上的话语权,郑青梅觉得姜黎的话最管用。
完全没有想到还能毛遂自荐的韩向阳,“……郑青梅,你这是什么意思,姜干事还没说要走呢!”
心里则是懊恼死了,他怎么完全没有想到,再次棋差一步!
郑青梅看了韩向阳一眼,当她不知道韩向阳打什么主意,她没跟韩向阳辩驳,郑重看向姜黎,“我有信心能把卖货手的工作干好。”
浑浑噩噩当了好些年知青,郑青梅从来没有想过,当知青的时候除了种地还能做些什么。
直到姜黎下乡,带起大队一连串的改变,郑青梅才觉得,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是一件有真正意义的事情。
她在学校也曾是积极分子,但出了学校后,做生活都没有了方向,只会随波逐流。
也不是没有那些宏大的设想和梦想,就是太过宏大,没有根基,才如空中楼阁一般,没有实现的土壤。
郑青梅心里是很佩服姜黎的,她完全没有那种马后炮一般,姜黎能做,换成她也能做的无知想法。
没有姜黎开那个先河,她们这些当了好些年的知青,谁能想到,谁能做到?
但郑青梅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工作能力有自信,她会把自己的工作做到最好,不会丢姜黎的脸。
“有志气,我会整理一个名单交到大队,到时候你们凭本事争取。”姜黎很欣赏郑青梅。
话少踏实责任心强,心胸也宽广,不是那种斤斤计较的人,周乔那个傻大姐跟着郑青梅一起玩后,被她带得情商和智商都有明显的提高。
周乔凭“实力”获得姜黎的推荐,郑青梅能凭实力得到同等待遇。
至于韩向阳,姜黎等了好一会,都没见他为自己争取,便顺理成章地略过了他。
新的不和谐流言,在第三天出现,姜黎这边已经得到了杨树乡肯定的答复,后勤采购的工作已经通过盖了章,姜黎下周一直接去蔬菜公司报道就行。
向国华安下心来,终于腾出手去解决内部的问题。
不像前两天大家是合理讨论,新的不和谐流言一出来,就直接贬低姜黎,说向国华任人唯亲,明明大队还有某某和某某某更适合出任卖货手的工作。
倒是聪明,没有自己独自跳出来当靶子,知道拉个垫背的。
可惜段位实在是太低,流言里出现的某某,确实各方面都不错,人品好责任心强也有能力,在大队也有威信。
唯一可惜的是成分问题解决不了。
那剩下唯一能当选的,自然只有老队长家的某某某了。
这个流言一出来,大队聪明的人已经知道了其中的蹊跷,不会想那么多了,已经跟风讨论起来,哪个更合适一些。
甚至在有心人的引导下,大家决定集中向大队提意义,认为某某某更合适。
“国华,我对不住你,樟林被那些人的吹捧冲昏了头脑,才会干出这么糊涂的事。”老队长深夜找到向家。
老队长退休下来,就跟普通的社员一样,正常地上工下工。
说实话,老队长退下去的时候,心里其实也是有些不舒坦的,尤其是大队有重大决议的时候,向国华从不会像别的大队的接任者一样,把老前辈请过去参谋。
这样产生的落差更大。
但老队长也清楚,向国华性格坚定,他不需要做那些请前辈的表面功夫,自己就能做决定,并且替自己的每个决定负责。
这些老队长心里都能慢慢调节。
最难调节的是,社员拿他跟向国华比较,说换了个领导就换了个天,带着大家走向了光明。
老队长差点气死,他当任的时候,就全是黑暗吗?
他们大队不说别的,至于温饱问题能够解决吧,工分也还算值钱,跟那些每年年终结算,还要倒欠钱的大队比,已经强得太多了。
兢兢业业为了大队干了一辈子,最后什么好没落到,还要被骂无能,老队长好长一段时间都夜不能寐。
“但樟林这个孩子,能力还是有的,小姜要是要更好的去处,卖货手这个工作,不如就给我个面子,交给樟林怎么样?”老队长抬眼看向向国华。
昏暗的灯光下,向国华微低着头,像是在思考。
老队长重重地吸了口烟,“国华,我没求过你事吧,就这一件,看在我那么多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力的份上,成不成?”
这话说得一句比一句重。
姜黎好巧不巧,在外公和姨姥这屋睡竹凉床,老两口这屋挨着堂屋,半夜睁眼正好听到后面两句。
但下一秒,姜黎就闭上了眼睛,继续睡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