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也不用太担心,淮市那边有我的战友,他们上车后我就拍了加急电报过去,他们下车就有人接的。”向国华道。
这时候电报一般需要三天左右的时间才能派送到收件人手上,加急则会快许多。
估摸着他们人还没到,淮市那边的战友就已经收到了消息。
听到这话,姜外公脸上的表情才放松下来。
有人关照就好,他转脸看向舒兰秋,“囡囡,你放心,国华的战友跟他……多年的交情,靠得住。”
本来想说跟向国华一样,但看看他这回办的事,姜外公说不出这话来。
舒兰秋怎么可能真的放下心来,可她也了解自己的孩子,拦肯定是拦不住的,闻言也就点了点头。
不是今天,也会是以后的某一天,姜黎肯定会要回淮市去。
舒兰秋是下班后过来的,这会说完天已经黑了,向国华拿了手电筒,送她回厂里。
两人说是兄妹,但既无血缘,也没有真的在一个屋檐下生活过,关系其实生疏得很,走了很长一段路,都没有人先开口说话。
“姜黎这孩子懂事也稳重,但心里藏着不少事,能让她发泄出来一点,是好事。”向国华走在前面,突然开口说话。
舒兰秋一怔,默默地听着。
向国华也不需要她回应什么,沉默片刻后,又开口,“姜黎很担心你。”
这话听得舒兰秋眼睛一热,赶紧低头擦了擦眼睛。
“这世上,有些孩子就是会比较成熟,咱们做父母的,能学会接受孩子的成熟,你如果不想一直叫姜黎为你担心,就应该好好过好现在的生活。”向国华始终在往前一步的位置。
说起这些,他心里也有些感慨。
虽然从小的经历不同,但向国华在姜黎身上,多少看出些自己小时候的影子。
都是小小年纪,逼着自己想得多一些,拼尽全力,想护着家人周全。
这个过程,其实非常不容易,每一点成长,都伴随着伤痛。
不过他比姜黎要幸运,那时候还是小婶的妈妈,虽然柔弱,却拼尽全力替他们撑起了一片可以成长的天空。
身后的抽噎声渐渐明显起来,“当然,我说这些,不是叫你自责的,过去的事都已经过去,自责后悔于事无补,重要的是以后是不是?”
四公里的路也不算太远,走走也就到了。
到了家属楼楼下,向国华不打算再上楼,他想了想又道,“我不会安慰人,你心里有什么难过的事,就跟妈讲,她老人家没读过什么书,但懂很多道理。”
舒兰秋重重地点头。
她不太敢开口,怕开口就要忍不住哭。
其实她是一个不怎么爱哭的人,从小养成的习惯,不管怎么被骂被打,都不能哭,一掉眼泪,就会挨更多的打骂。
但向国华说的这些话,她真的有些控制不住自己。
“谢谢大哥,我知道的。”可一直不开口,舒兰秋也怕向国华会误会,忍着哽咽道谢。
这一声大哥不是出于客气,而是真心实意。
向国华心里微微松了口气,因为以前那些破事,还有他们尴尬的身份,家里人对舒兰秋其实都有些小心翼翼,不太能拿得准那个度。
这些话,向国华也拿不定主意要不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