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上山还是下河,都不是很着急的事。
现在最紧要的,是赶紧把厂里的房子收拾出来,早点搬进去。
周六一大早,姜黎跟着舒兰秋一起去了厂里,厂子离向家只有八公里,但仿佛是另外一个世界。
这里恍然就是一个小型城市,生活区里,你能想到和生活相关的商店,通通都有,澡堂,理发店,缝纫铺、招待所,运动场这些不必说,里头连邮电局和医院都有。
姜黎从小生活的塑制厂跟这里比起来,简直就是蚂蚁和大象的区别。
家属区的楼房在外围,傍山而建,分给姜外公的房子位置非常好,虽然在三楼,但北面走廊跟后面的山体搭着桥,跟一楼也没什么差别。
房子在最东边,南北通透不说,东面客厅还有两个大窗户,窗外是两棵有不少年头的老树。
有一定的距离,没挡着光,影响到视野,但开窗见绿。
“你外公偶尔还会回来指导工作,书房给他留着,随时可以回来休息。”舒兰秋仔细地安排着。
帮着提行李来的向国华和大舅妈对视一眼,眼里都划过笑意。
“现在放心了,赶紧回队上安排出工吧,这里有我呢。”大舅妈徐春妮推了向国华一把,催他赶紧回去做事。
向国华是生产队队长兼大队会计,现在正是春耕收尾的时候,事情多着呢。
“行,你们简单收拾一下,下午明丽和军强都会来帮忙。”向国华点头,叮嘱舒兰秋有事就吱声,便脚步匆匆地走了。
但哪用得着向明丽和向军强,光是徐春妮和舒兰秋,半上午的时间就能收拾干净了。
姜黎也能干,而且是出乎意料的能干。
看着她爬上爬下,什么活都能上手,换灯泡修桌腿都不在话下,徐春妮都忍不住有些心疼,她们家明丽十五岁的时候,还只长了个吃心眼呢。
也干活,但都是大人支使着,才去做。
孩子太能干太懂事,说明没人惯着,小小年纪就得承担不应该承担的责任。
正巧姜槐序去镇上买齐锅碗瓢盆送过来,徐春妮就把拿着抹布的姜黎赶了出去,“用不着你,跟你小舅出去玩去,在厂里转两圈,熟悉熟悉地方。”
厂里大着呢,光用腿走都不行,得骑自行车。
姜外公先前上班骑的自行车留在了家里,那是二八杠的大车,舒兰秋骑不了,得重新去买辆女士自行车才行。
这事本来向国华要一趟办了的,舒兰秋愣是没同意。
已经给得够多了,她不能再要了。
现在她有工作,攒攒钱就能自己置办,暂时没有的话,走路上班正好锻炼身体。
姜槐序踩着自行车,领着姜黎在厂里转了一圈,姜外公分到的房子和普通职工住的地方多少还是有些差距的。
“前年并厂了,人就越来越多了,到山那边都是生活区,我领你去学校看。”
厂子弟学校这会还上班呢,进不去,不过姜槐序明显对这里十分熟悉,领着姜黎从送煤的小后门进了学校,还顺道去食堂买了两个葱油饼。
“你运气好,食堂一周才做一回,这饼特别香,我上学那会,天天盼着食堂做这个。”姜槐序就是在这里毕业的。
学校的条件非常好,据说是建厂时,大家盖学校比盖宿舍楼有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