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花稳了稳心情,告诉杨小花当年李杰走后,李杰的大嫂按照李杰的要求,不再喝骂李杰他娘,好吃好喝的伺候着,
也不知老太太听谁说的,李杰回来过,村里的私塾也是李杰出资修建,还给村里买了村田,
老太太便把李杰大哥李明给叫了回来,非要村里把田地归还李家,村长当然不肯,却又被他们烦的头疼,
于是当着李家人的面,把8亩良田的地契交给得贵兄弟,并言明兄弟俩一个负责李老太太的口粮,一个负责李明媳妇的口粮,
李老太太自以为是因为她,村长才给了得贵兄弟8亩良田,心里平衡之后便没再胡闹,
李明心里确打着地契的主意,借口他是一家之主,地契得交给他保管,得贵兄弟当然不肯,
最后各退一步,地契由得贵兄弟保管,李明他们一家三口的口粮也由得贵兄弟提供,
李明在外人苟合,已经生下一个儿子,
这样的日子维持了好几年,直到李老太太离世,李明公然带着小妾与妾生子归家奔丧,
在县城李明没有正经事做,小妾身上的银子也用的差不多了,如今连下人都用不起,家务事全是小妾一个人在干,
小妾便把主意打到了李明的家里,村里有私塾儿子念书不愁,李明的正室夫人与得贵兄弟俩的媳妇,就是现成的佣人,
除了住的地方没县城好,其他哪哪都比在县城过的滋润,
小妾与李明合计,想起当年李老爷子在家说一不二的模样,李明心里就激动万分,在家当老太爷的威风他早就想体验体验了,
迫于孝道,李明要回来住,得贵兄弟俩也不能反驳,
刚开始李明还老实,就在村里游手好闲,不出村惹事,李大嫂与两个儿媳妇虽然受他与小妾磋磨,
但乡下人家的女人都是这么过来的,一家人倒也相安无事,
日子长了,他的本性又露出来了,时不时拿家里的粮食去镇上换银子,在外吃喝玩乐,
原本依赖小妾生活的他,现在已经不把小妾放在眼里,
李大嫂也不是好相与,顿时翻身农奴把歌唱,摆起正妻的谱,整天指使小妾干东干西,
突然有一天,李明被一群大汉押了回来,说是他欠了赌场2百两银子,
李大嫂哪里看见过这种阵势,赶紧让人把得贵兄弟叫了回来,
李家就只有8亩良田,一所旧屋,折价120两银子,
李明还无耻的叫得贵兄弟卖女筹银子,甚至还大言不惭的说他是李家大家长,谁敢不听他的就卖了谁,
李大嫂虽是个混不吝,但对儿孙却是真爱,她大声嚷嚷着,让李明把小妾与庶子卖了还账,
扬言谁要动她儿孙就踩着她的尸体过去,
李明此时只要有银子卖谁都一样,就这样,从良的小妾又被送进了青楼,
小妾所生的儿子也被那群汉子带走,两个人卖了15两,
还差65两,为首之人给李大嫂五天时间,考虑卖谁抵账,
临走时拿走李家的户籍,警告他们好好待在村里别想逃跑,没有户籍跑出去也会被人当成奴隶抓了去,
李明自然也跟着那群汉子去了县城,李家人都……
耐着性子听到这里,杨小花已经明白得贵兄弟俩为什么没有户籍,于是打断了说得正起劲的翠花,
“这些事不重要,说说你们怎么跑到这里来了”,
翠花不好意思的笑了笑,她似乎扯的有点远,
“爹根本不欠银子,他与赌场里的管事合伙骗大弟,二弟的田契,
家里的房子是赌场里的人临时起意,卖人筹银子倒是爹的意思……”
张宏武皱眉,他穿过来便没有与极品亲戚在一个屋檐下生活过,从来没听说过这样奇葩的事情,
记忆里柳老太太从不待见柳老二,不过老太太再狠毒也没卖柳老二的几个孩子,
不敢相信李明居然恶毒到这种地步,在夏商国十两银子可以买一个成年女子,小孩子还卖不到十两银子,
80两银子起码能买12个孩子,难不成李明准备把他的孙儿、孙女都给卖了,
张宏武插嘴问了一句:“得贵兄弟俩有几个孩子”?
“5个,合伙骗田地这件事是我夫君听人说的”,
张如画教李老大兄弟俩收山货去县城销售,然后拉粮食杂货进山去赚差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