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就是中原一直打仗,百废待兴,而战争对一个王朝的消耗,是非常庞大的。
当年,汉武帝可是继承了两朝皇帝,积攒下来的家底儿,去攻打匈奴,虽然最后大获全胜,但是整个汉朝也被拖垮了,国库消耗一空,百姓半死不活。
大明王朝也类似于这个状态,而唯一的变数,就出现在齐王殿下这里。
受到他的影响,大明王朝开放了海禁,促进了贸易,让国库充盈起来。
两款高产农作物,已经彻底推广开来,老百姓的余粮多了很多。
再加上对樱木岛屿的拓荒,秦洲的拓荒,让大明王朝的国库,前所未有的充盈。
但这是国库的钱多了,实际上,普通老百姓的变化,并没有那么离谱。
所以,民间还需要一个休养生息的时间。
朱榑的提议,最终不了了之。
朱榑觉得非常可惜,不过现在,也不算太着急。
以后有的是机会!
如今,北元朝廷已经被彻底击溃,残余势力在北寒之地,虽说依旧拥有绝对的统治力,但是大势已去。
欧洲人会不断尝试挑战蒙古人的权威,双方的矛盾,会不断激化。
摆脱蒙古人的压制,在那广袤的北寒之地,建立起统一的鼎盛王朝,也需要很长的时间。
既然如此,那就先让他们内耗一阵儿吧。
朱榑现在不当家不作主,也只能提提建议,朱元璋不听,他也没有办法。
实在不行,等以后条件成熟,自己亲自去把这片土地打下来。
他可没有传统思想的束缚,只要是武力能够征伐的地盘,那都是自家的版图!
殖民时代都已经在路上了,全球范围内,都将展开浩浩荡荡的跑马圈地行动,他哪管得了那么多!
而实际上,朝廷对欧洲更感兴趣。
相比起北寒之地,朝中大臣都是有些瞧不上的。
要不是朱元璋农民出身,对于版图的扩大,非常重视,就跟普通老百姓有了钱,不断买田地一样等心理,搞不好,他也会像汉武帝那样,打完北元之后,就撤兵回来,把地盘又让了出去。
现在对于朱元璋来说,能够拿下这么多地盘,已经非常满足,打下了北元,又发现了秦洲,而且在那边已经开荒不少土地,占下不少地盘,这些功绩,都已经能名垂千古了,还有啥追求?!
至于那寒冷的北寒之地,实在是条件太艰苦了,就算打下来,老百姓也不愿意迁移过去,统治难度依旧非常大。
现在,他是实在提不起兴趣。
相比起来,他还是对欧洲更感兴趣。
一来是盛传那里是遍地黄金,富的流油,朱元璋有些眼馋。另外,就是欧洲帝国,已经两次入侵秦洲,对于主动攻击自己的敌人,大明王朝是肯定不会手软的。
正如齐王殿下所言,犯我大明者,虽远必诛!
所以,日后腾出手来,第1个要对付的,也不会是北寒之地,而是欧洲那边的帝国。
种种因素之下,朝廷对朱榑的这份奏章,就没有什么反应。
而朱榑则和临安公主以及驸马爷,在齐王府过了一个除夕。
虽然齐王妃和两个儿子早就已经回去,但好歹齐王府也多了一个亲人,今年过年,不至于那么冷清。
至于东海岸那边的潭王朱梓,是没有办法赶过来等,东海岸西海岸现在都必须有人守着,不论是朱梓,还是朱榑,都不敢大意。
除夕之后,大明王朝正式进入洪武二十三年。
这一年,朱榑准备大刀阔斧的展开烟草和酒水的贸易,尤其是针对欧洲一带,不把欧洲的钱袋子掏空,是绝不罢休!
ps:感谢彦祖的、评价、票票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