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理由弄的叶新像是干了什么违心事儿一样,顶的他很难受。
即想笑,又笑不出来,这现实当中的事情,怎么比小说里的东西,还让人接受不了。
叶新哪里知道,深市的内外管理线,到了03年,也只是初步的变成手续简易。
现在92年,整整有着十年的差距,不管从民风,政策,都有着很大的不同。
在这里吹了多年的开放之风,内陆的一些县市,甚至连改革开放的名字,都没有接到。
大部分私营企业的成长之地,只是临近深市和魔都的周围。
这样一种环境,本就属于国家企业的各种大小厂子,还在指着国家的分配任务为生,怎么可能释放产能,提升效益。
又怎么可能货品供应充足,有产品过剩的风险呢。
甚至因为大家都挣一个工资的情况下,就算产品过剩,也不一定有心情,替你叶新一个人,把货物送到你的面前。
这也是下岗工潮越来越严重的原因之一。
厂子的效益越来越差,都发不出来工资,那还不让大家下岗,留着人干什么。
要想摆平这件事儿,除非有着强力的人脉,还得有一个能主持大局的人,才有可能把各地的产品,沟连起来,实现超市产品正常流通。
叶新连想都没有想,就否定了自己有这份才能,在脑子过一遍,他都不愿意。
如果说场地和货品,叶新还算是能看的见的实物,办不办的到另说,最起码还知道在哪里去找的话,那工作人员,真的就让他无从下手了。
现在的深市,各大私营企业林立,多数都是通过朋友,以前单位同事,还有转介绍而来。
但与超市相关的工作人员,出于科技的滞后,管理的不同,经验的稀缺,叶新根本就找不到几个有超市工作经验的人。
就算有,人家也在外资企业干的好好的,还能舍了对方,来你这里么。
最让叶新有点儿麻爪的是,深市的人力中介,也没有两个,更不用说什么猎头之类的了。
这要是让他自己来找,那得要找到什么时候去,再说,他也不会啊。
按叶新原来的想法,自己钱不缺,什么事儿用钱说话就行。
超市要干就一次性干起来,不管高梓区还是道里区,先一次性的开他四五十家店儿,把整个区里的各个人流量大的地方,都弄起来。
连名头再加上实利,都弄全它。
他甚至还谦虚的把困难想的“难点儿”。
打算用一年的时间,把这里的根基打稳之后,再往其它的地方发展。
别到时候因为跨步太大,自己跟不上。
谁能想到,自己还是想的简单了。
现在还没有开始干,就能有这么多的难题等着他。
以前他的所有想法,竟然弄到最后,小丑是自己?
来回掐指算了半天,这个超市想干起来的难度,太大了。
也就那张别人办起来费劲儿的手续,算是叶新唯一能办的下来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