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是侦探们共同的感受!
一开始接触班顿被杀案的时候,除了系统给了十天调查时间,让侦探们有些惊讶外,大家并没有多么在意。
毕竟,本案的死者只有一个,且受害者尸体完整。
这和之前大家侦破的,死者达到数十的连环变态杀人案,还有洛城湖底残牙案这样,只有受害者一颗牙齿作为线索的案件相比,似乎没有什么挑战性。
调查过程中,也确实如此。
很轻松就找到了符合大家推测的嫌疑人查莉。
但问题是,在将查莉和案件联系起来的过程中,非常不顺利。
大家的假设,全都没有得到验证。
而现在,又出现了一个和班顿被杀案类似,但凶手不是同一个人的案件。
这算是一个重大发现,但同时,也让案情更加扑朔迷离。
王庭思索片刻,在侦探群里留言:
“既然现在没有思路,也许,我们可以先尝试将现在确定的、比较重要的线索,罗列出来!”
kiko:“好啊!”
秦名:“可以试试!”
关洪宇:“班顿和大卫被杀,有很强的联系,虽然凶手不是一个人,但可以合并调查,这算是现在确定的线索吧!”
思喏:“两个案件,都和家暴有关!”
方沐:“两名死者全都被过量伤害,但没有被折磨,而两名死者的共同点,目前只有家暴。
由此推断,凶手大概率是家暴受害者。”
姚学琛:“两名受害者的妻子,虽然被排除了杀害自己丈夫的可能,但由于都被长期家暴,因此很可能在自己丈夫的死亡过程中,推波助澜!”
……
随着一条条信息被罗列出来,案情也越来越清晰。
大家不约而同,全都想到了一个可能——
也许有一个针对家暴者的作案团伙,团伙里的人,都是家暴受害者。
这是结合所有信息,得出的很合理的推测。
甚至都不需要多强的推理能力,只要看到这些信息,很自然就能得出这结论。
不过,虽然大家都认同这结论,但对于这个作案团伙的定性,却让侦探们产生了分歧。
有的侦探认为,这个团伙有固定的成员,杀人过程由团伙成员实施。
整体模式类似买凶杀人!
另一部分侦探则认为,团伙没有固定成员,负责杀人的,就是查莉这样的家暴受害者。
犯罪团伙以某种方式,接受查莉的杀人委托后,会派某一名家暴受害者,杀死委托人的丈夫。
而委托人需要在以后,杀死某个陌生家暴实施者。
说白了,就是团体交换杀人!
这两种模式,全都有利有弊,支持两种模式的侦探,全都有各自的理由,一时间争论不休。
最终,大家留言询问王庭:
“群主,你怎么看?”
“你支持哪种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