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五节、天中节等,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
石菖蒲穿越过来的第一个节日 ,当然清明不算。
地处西北的竹亭县,多山多河流,但是端午节不流行赛龙舟,吃粽子的活动。
在五天前,石菖蒲就托小郡主贺心月,在南方购买了一百两的糯米。
除了用于包粽子外,剩下的打算酿酒。
糯米酿的醪糟酒,石菖蒲到现在都不能忘怀。
小时候外婆酿的醪糟酒,每次煮荷包蛋时都要加一两勺,味道不摆了。
当然醪糟酒除了这种吃法外,还有很多吃法,比如醪糟汤圆等。
石家的小院子里,梨树下,榻上面摆着糯米,红豆,五花肉,红枣,竹叶。
榻上面石菖蒲正在手把手教龙凤胎包粽子。
“不行啊”,石菖蒲看着手里不成型的粽子,严重高估了自己。
“小叔,我们找人吧”,石韦刚将粽子定型,捆绑时又散了。
“是啊,只靠我们三个人,真的很难做完”,连心灵手巧的石英也看不到胜利的头,“你们,这粽子包的什么呀,提下就散了”。
“啊,你不要提呀”,石菖蒲。
“妹,你不能提呀”,石韦。
见石英把唯一一个包好的粽子提起来,两人异口同声制止道,可是已经晚了。
棕子直接散架了。
“啊,这是我们三个人花了半个时间才做成一个粽子”,此时石菖蒲神经质了,大喊。
明天就是端午节了。
原本是打算三人将粽子包完,最后给楼家村的村民每户都送些粽子。
以为包粽子是个简单的活,脑子会了,可是手不会。
早上吃完饭,石菖蒲就将白果,连翘,还有刘玉氏,以及刘洋,刘涵五人赶出去,割艾草去。
刘老头跟媳妇,还有儿子刘伟都去地里干活。
家里就剩叔侄三人,现在不知道找谁帮忙。
“你们在干什么呀,嚎叫,我老远都听见了”,木槿站在院门里,背后阳光照射,如同仙女站在光里,散发圣神之光。
手里拿着一把草。
以为他们发生了什么事,快步飞奔而来。
自从石菖蒲在竹亭县发生遇刺之事,木槿和楼家吾都非常谨慎。
“喔,你回了”,石菖蒲。
“木姐姐,我们在包粽子”,石英。
“英子,叫婶子,小心被梅梅姐的奶奶听见”,石韦立即提醒道,怕是石英想被村长夫人说教。
“看出来了”,木槿点头回答,看着榻上的东西猜到,而且还猜到他们都不会包粽子。
“呐,小石头,挂门上,辟邪”,木槿递过手中的草。
“石菖蒲,艾草”,石菖蒲。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节挂艾叶”。
在端午节,人们挂艾和菖蒲是重要风俗之一。
小时候这天,母亲在家,都要洒扫庭除,把菖蒲,艾草条挂于门楣,悬于堂中。
人们会在山上采摘一把艾草,或再抓一把石菖蒲,用红绳绑成一束,然后插或挂悬于门上。
其中菖蒲因其生长的季节和外形,被视为“百阴之气”,叶片呈剑形,插在门口可以避邪。
而艾草是一种可以治病的药草,插在门口可使身体健康。
这些民俗都反映了老百姓祈求平安,健康的美好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