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爷”,刘老头扛着锄头和儿子,在地里整理边上,比以前看着更好,更整洁,一看就是种地能手。
看见石菖蒲回来就赶忙上前打招呼。
石菖蒲想这钱花的值,可以放心将家里的地交给刘老头打理。
作为一个有爱心的老板,关爱员工说:“刘大叔,在这里还习惯吗?”
“我们一家子都很喜欢这里”,刘老头很高兴一家人能在一起,经历了颠沛流离 ,一家整整齐齐最重要。
石菖蒲买卖刘老头一家子心里很感激他,而且经过这些天相处。石家叔侄三人是不错的主人家。
有地心不慌,种了一辈子地的刘老头说:“有地种我就踏实,儿子快去接小洋和小涵回家,在外耍野了,老爷回来了快来见老爷。”
刘老头主要怕石菖蒲生气,怕主人不在家作为下人没有恪尽职守的工作。
石菖蒲不在这几天,刘老头心疼孙子孙女安排了很少的活。
本来石家的活就少,多余的时间都不管孙子孙女她们,让他们玩。
石菖蒲阻止道:“刚才在码头见过了,不用叫她们,老爷我吩咐他们陪小姐少爷耍。等会儿会少爷小姐他们一起回来,回家我有事和你们说。”
“老爷,我来背吧”,刘老头的儿子刘伟接过石菖蒲背上的背篓。
石菖蒲想想也好,自己有家丁,升级成为老爷,成为土地主了干嘛还亲自动手。
来到院子里,刘家媳妇在院子里侍弄药材,是自己在附近山上采的。
石菖蒲惊讶道:“你家媳妇还懂药理。”
刘伟小心点说道:“我岳父是走脚郎中,玉儿也跟着岳父学习过处理药草。以前家里有疼痛脑热,都是自己媳妇看的。”
怕主人生气,未经允许擅自动用晒药的架子和簸箕。
刘伟的媳妇是聋哑人,刘玉氏
“捡到宝了”,石菖蒲高兴极了,买人的钱花得值,“你带你媳妇跟我来。”
石菖蒲领着刘伟两口子,来到院子右边最大的房间,门上上着锁。
石菖蒲打开锁,推门进入。
刘伟两口子进入房间,被眼前的整齐划一的药罐,药柜,坛子惊呆。
在村民那了解到,自家老爷是大夫,以为是那种走脚大夫那种,没想到家里有这么大的药房。
而刘玉氏很开心,从来没见过这么归类处理药草,像见到新大陆一样兴奋。
石菖蒲怕长时间不在家没人打理药房,刘玉氏的出现正好解决问题,把钥匙给刘玉氏说:“以后这里药房归你管理,我和小姐不在家里的时候你可以使用。”
刘玉氏开心的接过钥匙,施礼谢谢。
来到院子的梨树下的石桌边,木槿和楼家吾还刘老头两口子坐在石桌喝水。
石菖蒲也喝了一杯水,嘴里一种甜散发,触及舌尖上的味蕾,细品不是砂糖,猜出是什么,眼睛一亮惊讶道:“蜂蜜水,哪里来的蜂蜜。”
木槿说:“回石老爷,是你家刘老头儿子养的。”
原来刘伟在烂果林里给果树施肥时,在一处山洞里发现蜜蜂,就做了蜂箱在山洞里养起来了。
石菖蒲没想到刘老头家给了他不少惊喜。
刘伟担心老爷不高兴,误了本职工资说:“老爷放心,我不会耽误工作。”
石菖蒲说:“没事,你养蜜蜂很好,你。家里以后老爷我会再买人的,你以后专门负责养蜜蜂。”
养蜜蜂是技术活,能养蜜蜂的人很少,刘伟是技能人才。
在这里糖是稀有物品,蜂蜜价格更在糖之上,毕竟养蜜蜂的人少,这也是一个金钱项目。
蜂蜜是个好东西,常喝蜂蜜有助睡眠,便秘的人喝有利于肠蠕动排便等功效,还可以美容,也可以做很多菜品。
还蜂胶等,都是不错的好东西。
石菖蒲言归正传,说:“这次回来,主要是水稻育苗的事情,我只有三天时间,这三天大家全力以赴完成水稻育苗的活。”
竹亭县不适合种水稻,以前种过,还差半个月的时间,水稻才成熟。
所以竹亭县一直种的是冬小麦,土地利用率低。
石菖蒲打算将庄稼套种的技术先在楼家村实验,红薯育苗已经在上次带刘老头一家子来楼家村时开始了。
等地里的玉米长到小腿高,就可以拢红薯槽,再找个下雨天移栽红薯藤。
刘老头说:“老爷,据我了解,竹亭县不适合种水稻。”
行家一出手就知道有没有,刘老头不愧种了几十年地的农民。
石菖蒲说:“我有办法解决,种水稻先提前育苗,等到水稻种植的时候,水稻苗已经长得很好,直接插秧就可以了,节省出来的时间足够水稻成熟”。
刘老头听石菖蒲说,没想到还可以这样操作。
接下来三天石菖蒲和刘老头,刘伟两父子,在山脚下的田里整出一块秧田,在整秧田过程中加入了农家肥,保证提供水稻种生长足够的营养。精选的水稻种在经水泡催芽后,将稻种均匀撒在秧田上。
石菖蒲让刘老头父子用竹子搭了一个小棚,用草盖上保温。
石菖蒲再交待了水稻育苗的注意事项,秧田的水在水稻没有长到一指长时,每天都要将秧田的水保持水不能淹过秧田,防止水稻种被水泡烂。
在发芽出苗后,天气好的时候可以将盖在上面的草揭了,进行阳光照射,晚上要将揭了草盖回去,保温防止冻坏秧苗。
石菖蒲只是将知道的告诉刘老头父子,至于怎么操作就要靠父子的经验摸索出一种自己种水稻的路子。
木槿两口子不会种地,也就将地租给石菖蒲,让石菖蒲的人种。
有地种的刘老头欣然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