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一个棘手的家伙是友非敌,真是太好了。
紫清圣地既然发来了请帖,那么于情于理,风绍都是要去一趟的。只不过风绍在犹豫的是,带多少人过去。
带的人少了,体现不出武陵城方面对紫清圣地的重视程度;带的人多了,却有点喧宾夺主了。
思来想去,风绍猛地意识到,或许武陵城该进行意识形态的转变了。
之所以会这么想,是因为风绍想到了在现世之中,国与国之间的外交。
通常来讲,外交作为与内政、军事和经济并列的基本国策之一,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也因此,没有国家会对此不重视。一般而言,国家之间的正式外交,出席的是国家首脑及其夫人。场面可能不会太大,但却显得足够重视,从规格上来看倒是恰到好处。所以风绍觉得,他和林萧然一起应邀,应该是最好的选择。
在此方世界,类似的交流也是存在的,只是一般仅流于形式,并未形成正式的外交惯例。毕竟这里并没有国家的概念,正式外交似乎也没有必要太过在意。
可风绍既然是想要把武陵城发展成国家,那就必须要考虑这层面的事了。
于是,风绍便叫来了戴芷馨,跟戴芷馨详细说了一下自己的想法。戴芷馨听完后,却是没有立刻回答风绍的问题,而是反问道:“城主,你觉得把武陵城从城市发展到国家,需要满足哪些条件?又需要耗费多长的时间?”
风绍皱眉思索了片刻后,才说道:“足够的领地,受绝大多数民众认同的文化,足够多的人口,强大的军事实力和外交影响力,满足这些条件,应该就足够建立国家了吧?另外消耗的时间……或许最少也得几十年,多的话上百年都有可能。”
戴芷馨点头道:“确实,从城市到国家,按理应该需要很长的时间。可你知道罗马帝国从一个小小的城邦,发展到鼎盛时期用了多长时间吗?”
不等风绍回答,戴芷馨就伸出了一根手指:“一百多年,就只用了一百多年而已。而罗马帝国能在短时间内发展到如此规模,凭借的其实就只有他们那强大的军队而已。至于文化什么的,其实在罗马帝国统治下的人民对此并没什么太强的认同感。毕竟欧洲那块地,民族众多,且各族人口数量都差不多,因此从未出现过真正的泛文化圈。”
说到这里,戴芷馨又话题一转,说道:“你知道蒙古从建国到鼎盛一共用了多久吗?”
她伸出五根手指:“五十多年,这个历史上单以疆域而论仅次于日落帝国的强大帝国,从建立到鼎盛就只用了五十多年而已。而蒙古帝国的文化认同,那就更不用多说了。蒙古族最鼎盛的时候人口也不到千万,但他们却统治了两亿人。”
随后,戴芷馨意味深长地说道:“其实从外部条件来看,这个世界是具备统一的可能的,起码要比蒙古和罗马都更容易实现统一。唯一的问题就是,你有没有足够吊打四方的强大武力。”
风绍皱眉道:“难道就不能用城邦联合的方式吗?”
戴芷馨耸耸肩:“这也算是一个办法吧,可你也不妨仔细想想,历史上有多少以城邦联合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国家?又有多少真正实现了强大?你想想罗马共和国的下场,再想想希腊共和国的下场。近一点的,你可以参考一下周天子分封天下,最终又是个什么结果?”
戴芷馨感慨道:“在这个实力为尊的世界,你想以德服人?不能说完全没可能吧,只能说这绝对是所有道路中最不好走的那一条。如果你非要选这条路,我当然也只能顺着你的想法走。但身为你的幕僚,我觉得我还是应该先提醒你一下走这条路有多艰难。”
风绍不得不承认,戴芷馨对此还是看得极为透彻的。
没有最好的体制,只有最合适的体制。在这个个体实力差距大到离谱的世界,实力为尊成为了所有人都奉为圭臬的至理。建立国家不是不可能,但前提是,你得打服所有人。
这也就意味着,只有君主制才是最适合这个世界的体制。
风绍忍不住叹息。这跟他先前想象的不太一样啊!
戴芷馨却是看着风绍,笑得讳莫如深。她是知道后续剧情的,也知道风绍本质上其实就是一个梦想家。他虽然有远大的志向,但最初的时候,他的很多想法其实都过于天真了。到了最后他无奈地发现,有很多事情并不像他想象的那样发展。而她现在说这些,也不过是把风绍以后才想通的事情提前告诉他罢了。
风绍沉吟良久后,最终叹了口气,说道:“看你这样子,似乎是已经有了计划?不妨在这里先跟我说说。”
戴芷馨笑了起来。风绍的这句话,其实也算是一种对命运的妥协了。
对命运妥协并不丢脸,丢脸的是被命运一次次殴打。
戴芷馨笑道:“其实我只有一个计划,只不过这是一个建立强大军队的计划。而建立军队的前提,是拥有强大的武器。所以在你离开的这段时间里,我一直在尝试着做一些符合这个世界发展规律的武器。运气还算不错,最近还真有几件成品出来了。”
“虽然从这几件成品的威力来看,距离建设一个真正强大的军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撬动一个世界,往往就需要这一个小小的支点,你说呢,我的风大城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