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因为史书之中的平铺直叙大多言语,更像是吸引他人的小说,还让为凌辰作序的儒门长者怒骂了几句。
但是少年依旧是如此坚持,诸多事情无所谓先后,问道而后知其所以然,与知其所以然而成道,都无所谓,结局都是相同。
而过程的不同,也便是道途有异。
除非天下所有的修士都修炼包罗万象的大罗道,否则也根本不必在意这种过程。
相反,仙人道正是需要这种摘选大道至理修炼的行为,因为不是每一种大道至理都是符合自己的道途。
就像是道途浩然的修士,若是强行灌输什么恶墮之类的道途,必然是一种摧卷道途的灾事。
但是,这种不必强行灌输理念的史书,便是见到了恶墮道途,也是依旧能够以最为理智的推演来进行完善自身的过程。
凌辰却也明白,儒家的那位所谓的长者,之所以怒骂,却也是因为认出了其中文字是何人所写。
宇文彧和吴岑,这是在抱怨他回来却不去见他们。
小良能看出此时凌辰的得意,毕竟如今有着金风阁修士传来消息,儒门两位大儒,此时却也将少年的玉简当做是瑰宝,甚至是陈放在儒家书院的高阁之中。
毕竟是帮助凌辰作序,地府自然也是送了对方一套大宗门才能买得起的玉简。
这也让正在凭借记忆,迅速记载的儒门之人松了一口气。
地府之内的玉简,也的确是收到了整座混元文明的推崇。
主要是其中的诸多史实都表明了是奠基者亲自叙述。
而混元文明之上的诸多大修士,在突破无量境界的时候,也都会前往那奠基者祠堂,其中一些文字所写,也都是与真实事情相差无几。
此时知晓凌辰归来的修士,自然明白,这些玉简之内的混元史书是和人所写。
但是不知道凌辰归来的修士却也没有什么疑惑。
毕竟如今混元文明之内,无量修士最多的也就是地府。
而且那奠基者祠堂也正是在地府所在的道洲之内,能够如此详尽地,将混元文明的起源都写来,似乎也不是一件无法想象的事情。
唯独是知晓凌辰的修士,此时却也无奈,实在是不知道这个少年还要将什么隐藏到什么时候。
不过在后续的数百年之中,混元文明之内的诸多后辈天才,也渐渐开始了独属于自己的修炼,那是在无量法之外的无量道。
小良也能够看出来,少年并非是没有在那史书之中留下什么小心思。
至少,在一些发生在凌辰本人身上的事情,少年都要添上几句,此人向来不以利益推演,而以七情为引,有些事总是超出利益推演,却也是因为有的人心中存着事物比之利益更加珍贵。
唯有情义,可逃天演,也唯有七情,可见主命。
修炼也从来不需要舍弃什么,飘然若仙,非是脱离一切,而是仙如真人,知晓何为真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