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幽静的山林一座竹林小舍映入眼帘,仔细观察是用一排排的苍竹搭接而成,尖尖的屋顶,碧绿色的屋顶瓦在阳光的照射下格外醒目。
坐西南、朝东北,可以说是“坐金銮,纳盘龙,镇宝塔,聚宝盆”,是“靠山高硬、前景开阔、位子显赫、广纳财源、永保安康”的一块乐土,从自然地理的角度来看,可算是一块不可多得的宝地。
“这是此处了。”黄巢指了指那竹林小舍,是今天所聚会之地。
茂密葱茏的竹子沿着小路错落有致地站成两排,翠绿的竹叶则在顶端逐渐合围,形成了一个圆拱形的“屋顶”,浓烈的阳光和夏末炙人的热气就这样被隔绝在外了!
而无论走到任何地方,却始终都看不清道路前方十米以外的景观,翠绿高大的竹林把整个园区隐密在其中,曲折处有通路,通路处又是竹林满眼。
那竹林小舍不但富有审美的愉悦,更重要的是令居住舒适而贴近自然,尤其是外部空间布局有住宅围合的感觉,整体体现了小而精的优势;
特别是坐落于苍翠的竹林之间,置身其中恍如远离了所有的尘世尘嚣,宁静幽远的感受令人神驰。
“会享受,极其的会享受。”
或许这也就是所谓的“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了吧!
“这次聚会的发起人是盛名画师吴丹青的孙子吴毫所发起的。”
“而这座竹林小舍,就是当代丹青妙手吴画师的居所。”
“噢,他们和吴道子是什么关系?”丁廷岳有些好奇地问道。
“后代以及传人。”
“原来如此。”
踱步走进院里,迎面就看到了一对花盆,上面开着素雅的鲜花,渗出淡淡的幽香之气,旁边还种着石榴树、九尺高夹竹桃、栀子树、翠柏、梧桐树…………四季不败,四季不谢!
不过最引人注目的是那双人浴缸大小的茶叶末色养鱼缸,里面养着近百条那种细小的金鱼,无忧无虑地四处游荡。
“黄兄,这里。”
听到叫喊之声,转头看去,已经聚集了不少的人,丁二少也细看了这竹林小舍的结构:
正房五间为上,前出廊,后出厦,东西厢房,东西配房,东西耳房…………
东跨院是厨房,西跨院是茅房,倒座儿书房五间为待客厅;明摘合页的窗户,往客厅侧目一看,真是画露天机,别有洞天。
文房四宝的纸、笔、墨、砚是宣纸、端砚、湖笔和徽墨,各种名人字帖,以及许多的名人字画,有一种厚重的文化底蕴。
“画圣吴道子,有意思!”
丁二少心中暗道,到了长安,是接连碰到著名人物啊,即使是后代传人,那也不差。
诗至于杜子美,文之于韩退之,书至于颜鲁公,画至于吴道子,而古今之变,天下能事毕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