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说要赶过来守着开门的,结果还是晚了一步。”
一个老大娘往苏禾柠的手里塞上了两个柿饼,笑容满面。
她的腰腿有些毛病,是被谢常德治好的,将她当成了救命恩人一样看待。
见苏禾柠想要推辞,老大娘摆摆手,“柿饼,柿饼,取的就是好事成双的意思,而且又不值几个钱,就当是我送个吉利吧。”
听言,苏禾柠也不好意思辜负她的一片心意,就小心翼翼地揣了起来。
前段时间中医馆一直关门,没有大规模收诊,而大家又不愿意去坑人的西医诊所看病,所以能强捱的强捱。
现在看到谢常德重新收诊,一个个高兴不已,几乎是拖家带口过来看病。
不过半个多小时,中医馆门前就排起了长龙。
谢常德和苏禾柠各坐一边,一次也只能同时给两位病人诊断。剩下的人,只能在门口站着。
陶文英也是第一次见这种大阵仗,在药柜前严阵以待,生怕因为自己误事。
苏禾柠朝她招招手,“我记得后面的库房里有些小板凳,全都搬出来,让大家坐着的。”
来看病的人被分成了两排,前面一人看病时,身后有两人在屋内等候,其余的人便都坐在院口的小凳子上。
大家也都是熟人,坐下来闲唠,丝毫不觉无聊。
见他们都被陶文英安顿好,苏禾柠才呼出一口气,将注意力转回到面前的病人身上。
“这几天的天气颇热,您就是有些上火了,不需要吃药,回去喝点降热清火的茶就行,不需太过担忧。”
那人听了只是点头,条件性忽略了苏禾柠“不需要吃药”的话,转头就从怀里掏出了钞票。
“还是给我开药吧,我吃了也好安心。”
苏禾柠十分无奈,只能选了个最简单的方子,让她去找陶文英抓药。
接连几个病人,几乎都是如此。
身上的那点小毛病恨不得放大十倍,都嚷着要让苏禾柠和谢常德开药,诊金也是成倍的给。
更有意思的是,有些人不光自己来,还拖来了家里的老人和小孩。
看着苏禾柠惊讶的眼神,全都是这样解释。
“身上虽然没什么大毛病,但还是想带过来给您看看,我们也求个心安。”
还有一些身体康健的,为了过来看病,硬挑自己身上的毛病。
“我有点体寒,就想过来调养调养。”
“这几天晚上睡眠不好,想开点安神的方子。”
“我虽然没什么事儿,但老是觉得心慌,反正心就是突突跳。”
他们不像是来看病的,反倒像是来给中医馆送钱的。
苏禾柠和谢常德隔得不远,看见他投来了一个无奈的视线。
大家都被西医诊所的龌龊手段给搞怕了,看到中医馆好不容易有了点向好的苗头,就跑过来支持,生怕再让那些心怀鬼胎的人打压。
苏禾柠看在眼里,也将大家的这份恩情记在心里。
除了那些真过来看病的,其余人的诊金都让苏禾柠削减了一半。
一时间,大家都称赞仁德堂仁义厚道。
日头渐渐南移,阳光炙热了不少,院子里的人却越来越多。
苏禾柠怕他们热得中暑,就让陶文英去分发自己从空间里带过来的消暑丸。
之前,小玉就已经把消暑丸装在小的牛皮纸袋里包好,一包五颗,专门用来预防中暑,清热解火。
大家拿在手里,啧啧称奇,不由得交头接耳,讨论起这解暑丸的吃法。
陶文英脸涨得通红,但还是鼓足了勇气,站在正中央大声介绍。
“这是……这是用上好的药材做的消暑丸,可以用来预防中暑,清热解毒。等到大暑,或者是入了三伏天,大家外出干活,就可以揣上一颗,以备不时之需。”
来看病的人有不少工人和农民,都知道在大日头下面干活是什么滋味,一听到这好东西的用处,个个都喜上眉梢。
“真是谢谢常大夫和苏大夫了!”
众人齐声道歉,把牛皮纸袋小心地放在口袋里,像是揣了个无价之宝似的。
门口忽然传来了一阵响动。
陶文英好奇地看过去。
陈月白和陈相宜提着一个大桶,正艰难地往里搬。
她赶紧迎过去,四周坐着的等待看病的人也都上手帮忙,将木桶给抬到了院子的正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