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郡主是在傍晚出生的,生她之时红色的火烧云布满了大半的天空。
那红色的云形成了凤凰之相,所有人都说这位小郡主生来不凡。不过这个说法很快就被压了下去。
小郡主一出生深受除了自己的父亲外,所有人的喜爱。
但当小郡主年岁渐长,那一张小脸如同和太子妃一个模子刻出来的般后,太子就开始对她爱不释手了。
这位小郡主是整个大齐的宝贝疙瘩,甚至于皇帝上朝之时都将她抱在龙椅之上。
没办法,谁让她的父母,和祖父都在这朝堂之上呢。
明德十三年的时候,皇帝觉得自己有些力不从心,加之早在前两年他就不怎么管事了,大部分的奏折都是太子批阅。
他便决定退休养老,带着自家皇后去别院休养。
皇帝的禅位诏书没有引起朝中官员的惊讶,毕竟他们早就知道有这么一天了,于是礼部就开始忙碌的起来。
新帝的登基大典和封后大典一起举办,新皇与自己的皇后一起牵手坐上了象征着皇权的龙椅。
新帝登基后的第一道圣旨就是将自己的权力与皇后共享。后来历史上称这一时期为“二圣临朝。”
皇上与皇后一起治理这个国家,虽然他们在有些事情处理上有不同的意见,但一般来说他们是分工合作的。
从新帝还是太子之时,朝臣们便开始上书请太子纳妃,后来太子与太子妃婚后几年无子,请求太子纳妃的折子更多。
如今新帝登基,将手中的权力与皇后共享,所有人都不敢再提充盈后宫之事了。
新帝继位后的第二道圣旨就是将他唯一的嫡女封为皇太女。
这种说法又触动了一些老臣的神经,他们发现新帝这边说不通,就往太上皇那边递消息,想让他管管自家儿子。
但太上皇根本就不理他们,早就带着自家太后离开的行宫出去游山玩水去了。
二圣临朝之时,大齐的国力又翻了几番,整个大齐居民不说穿金戴银,至少衣食无忧,就算遇到灾年都不担心。
王琳琅一路从户部的一个小官,做到了一国丞相。真如她丈夫所料,她的脚步走到了他的前面。
这些年中,也出现了不少惊才绝艳的女子,她们有些做官,有些从商,有些从教,有些写诗写文章……
不管是从事什么行业,她们用自己的能力证明,女子的才学并不弱于男子,甚至在有些方面比男子更强。
女子们不用再被困居后院,她们自信地走在大街之上,可以穿艳丽的裙装,也可以穿着男装,不用再以面纱或者帷帽遮住面容。
等到大公主被立为皇太女之后,女子的地位就进一步提高了起来,上行下效,皇家都立一个女子为继承人了,他们又怎么可能会继续看不起女子呢!
皇太女是一个很懂事的小团子,虽然一直被人捧在掌心中长大,但却没有长歪。
可能是因为从小被自己的皇祖父抱着上朝,所以她很小就对政事很感兴趣。
这也是为什么会立她为皇太女的原因。
在林妍生下这位大公主之后,赵昊就不愿意她再生一个了,他是知道林妍有药可以做到完全避孕的。
本来他是想说如果需要继承人的话,就从赵家的血脉中选择一个天资聪颖的培养出来,但既然自己唯一的孩子露出了对政事的喜欢,他就直接和家人商量将她立为皇太女。
虽然林妍没有当上女皇,但她的女儿却成为了下一任的女皇,而且不是谋朝篡位,是正正经经地继承自己父亲的皇位。
这一世的林妍,活到了70多岁,这个年纪在医疗条件不太好的古代已经算是高寿了。
赵昊比她迟几天,因为他们的先后离世,已经继位好多年的女帝哭成了泪人。
身后她的皇夫一直安慰着她,她的两个孩子也都一起劝着她,只是她还是消沉了很长时间。
林妍这一生都在提高女子的地位,在她死时,女子的地位已经与男子无异。
甚至因为女子更加珍惜得来不易的学习机会,比起男子来说成名更早,也更容易取得成绩,让男子被女子打击的抬不起头来。
后来女帝继位之后,也更加喜欢用女官,女子的地位甚至在一段时间中比男子更高。
那段时间中,百姓生了女儿都比生了男孩更加高兴。
后来还是林妍劝说自家女儿不要厚此薄彼,以免引发了男子的不满,留下祸端,这才平衡了朝中的局势。
王琳琅活的比林妍还要长一些,徐家已经是五代同堂,她的重孙重孙女,和玄孙玄孙女们最喜欢围在她的身边听她说以前的故事。
林妍去世的那天,王琳琅做了一个梦,梦里她还是被燕王看上一直纠缠,梦里林妍也出手相救了,只不过很快就被燕王针对。
但她们却志趣相投,特别是林妍很是赞同她的观点,也很是羡慕她口中所描绘的一切。
可后来她还被发现了女子的身份,因为欺君之罪被押入大牢。
她看见自己去求了燕王,答应嫁他为妻换得林妍平安。
林妍被放了出来,却被贬成了庶人,剥夺了她的功名。后来她就离开了京城。
而她则嫁入了王府,成为了王妃。
还没有嫁过去时,皇宫中就派出了两个嬷嬷教导她如何做一个合格的王妃。
形势比人强,她一个没有倚仗的女子哪里能跟皇家斗,更何况林妍的前车之鉴就摆在那里,她已经连累了林妍,她不能再连累对她好的其他人了。
她用心学着那些规矩,一点一点纠正自己的言行,用了一年的时间,彻底将自己变成了一个古代的大家闺秀。
行止有礼,养尊处优。于内替王爷管理好王府内务,于外与那些夫人,王妃交往。
生活最大的消遣就是办一些宴会。或者说去城外的山上踏踏青,但一脚迈八脚抬,不管她走到哪里都有一堆人跟着,她几乎没有任何自由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