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原仅太原与上党两个完整的郡,再加上西河与上郡各半,手下拢共都没有八万兵,拿什么与东方帅斗?
只好又上奏朝廷,希望刘宏为他作主。
可惜刘宏听到他参的是东方帅,直接捂着耳朵:我不听我不听!
丁原只好就此作罢。
东方帅任荀攸为并北大都督,总督四郡之地。
集二十万胡人俘虏筑大都督府于北舆(呼和浩特),又筑二十余城在四郡之地。
冀州工部新研制出来的水泥正式派上用场,城池坚固,道路平坦,车马往来轻便快捷。
又移第一批五十万汉人至并北,发展农业、种植业、畜牧业,开设毛纺厂、奶制品厂等等。
随后将投降的异族分到各城看管起来,然后在塞外义务劳动五年,为汉人修路、种树、放马、养牛、牧羊,并且必须学习汉人礼仪、着汉服、说汉语。
满五年之后,知汉礼会汉语者方可入汉藉,获得官府分的耕地或者入汉人工厂寻找工作。
想将胡虏彻底消灭是不可能的,最好的办法便是将其同化。
民族大融合,凭什么要等胡人打进来融合汉人?
在冀州发展数年,主要就是提升冀州百姓的生活质量,与其余地方百姓产生差距,令天下人都以能在冀州生活为梦想。
大汉百姓尚且如此,何况环境更加恶劣,生活更加困苦的胡虏。
东方帅命人在胡人中大肆宣传汉人的好:吃得饱,穿得暖,睡得香,挣得多,能免费读书,生病了能找到人治连月亮都要圆得多。
塞外也逐渐流传起一句口号:不想入汉藉的胡人不是好胡人。
一时间,耐不住若寒饥饿的更北方胡人也有许多逃至并州四郡,希望得到收留。
就算义务劳动五年,至少也能吃得饱肚子,晚上能睡在城里不受风寒。
何况五年之后就自由了,能当个堂堂正正的汉人,有什么不好?
荀攸对这些胡人也来者不拒,只是制定了一条规矩约束胡人,凡未入汉藉敢闹事者不问对错,全部格杀!
并北很快进入高速发展时期。
188年春,冀州又移第二批百万汉人至并北进行大开发。
同年,南匈奴羌渠单于病逝,于夫罗即位。
于夫罗惧怕冀州出兵攻打南匈奴,派使者与冀州交好,并将仰慕汉人文化的儿子刘豹派往常山书院求学。
鲜卑步度根逃出阴山以北后,遭遇轲比能袭击,因不敌轲比能向冀州求救,愿立誓依附冀州。
东方帅与众谋士讨论过后,认为此时还不宜继续向北扩张,但也绝不能让塞外异族统一。
所以令太史慈出兵救步度根,又令高览自代郡出兵三万,作出攻打轲比能之势。
同时约公孙瓒自辽西出兵轲比能之后。
轲比能只得与步度根罢战,也同样遣使与冀州示好。
大汉北疆,自此才算真正的安定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