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了有为集团已经是他所能做的一切了,即便现在提出警示,其实用处也不大。
不管任何限制措施,从出台到实施肯定是要给时间去适应的。
早一天知道其实意义并不大,最大的用出大概还在于心理上的慰藉。
在面对问题时能更为从容。
不过很可惜的是,今天有为集团大概许多人没法睡个好觉了。
……
事实也的确如此,戈东树在挂了宁孑电话第一时间便给公司的创始人打去了电话。
其实这个时候公司那位老人已经不太直接管理一线的事务了,不过这种需要进行战略性决策的大事,自然还是需要老人给出意见。
不出意料的是,当老人得知这个消息,很快便召开了一场电话会议。
宁孑发来的邮件也已经躺在了董事会所有成员的邮箱里。
大家大都也知道即将发生的一切。
没人再去确定真伪,因为真要做出决策肯定是世界半导体联盟正式成立,然后颁布了这些政策之后的事情,这个时候大家都很清楚需要探讨的是如何应对。
戈东树也的确如同宁孑想到的那般心情复杂。
上次因为宁孑的言论召开紧急会议,探讨的是暂时放弃欧美市场。
他甚至还记得那天决定做得有多艰难。
万万没想到,就在那件事即将过去一周年之际,他们又要再次面对一个极为艰难的抉择。其艰难程度绝不逊于去年探讨将电信业务暂时退出欧美市场。
这一度甚至让他怀疑当年做出的做手机,自己研发cpu的选择到底是不是对的。
护城河还没完全立起来,打击便接憧而至。
……
“大概情况就是这样,宁孑的建议是我们可以跟体大配合涉足机器人领域。这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宁孑提出的建议是会给我们一些相关资料,帮助他们做传感器跟躯体结构件方面的研究,但对我们来说完全没有这方面的技术储备跟人才储备。”
戈东树依然是最先发言的,毕竟是他首先跟宁孑交流。
此时已经是深夜11点30,甚至有人已经睡下然后接到通知才爬起来参加这次会议,第一时间也没谁能给出合适的建议。
“被迫放弃麒麟系列cpu的研究,转向研究机器人,对于海思来说是不是太为难了?不如海思继续保留,但可以缩减一些人手。机器人方向如果能有突破,的确是未来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但以集团目前的情况来说,我觉得如果要在多个领域入手是不是有些好高骛远了?”
“我赞成这个想法。真要投入到机器人领域我觉得需要跟宁孑跟深入的沟通。而且谈的时候最好是量力而行。比如我们可以主要负责某一个领域,比如机器人的整体反应系统研究。当然这也得看宁孑提供的资料支援能到什么地步。毕竟这是个极为烧钱的项目。波士顿动力每年要烧掉数十亿美元,但到现在还没找到盈利方向。”
“另外我们觉得可以立刻追加订单测试对方的反应。不管如何,m20已经发布在即,如果还能够增加代工订单的话,我们可以库存一批芯片,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下一代产品的cpu还是能依托现有的这一代产品发布,尽可能延长消费者业务的生命力。这些限制措施我看过了,如果真要实施,也不一定谁熬得过谁。”
……
很快会议上每个人都开始给出意见。
会议进行到一半,戈东树已经很自觉地开始给自己订票了。
不管今天是否能商量出一个结果,他肯定是要去一趟京城跟宁孑面谈的。
没办法,即便是有为集团内部能跟宁孑见面的人也不多。
这事也只有他亲自跑一趟了。
果不其然,一个小时后,会议结束,他也接到了去京城跟宁孑做详细沟通的任务。不是为了核实制裁措施是否真的会施行,这种事如果真的施行,必然是要直接宣布告诉全天下的。
他们现在做的一切,也只能是未雨绸缪。
所以他的主要任务还是跟宁孑坐一起聊聊这个机器人计划否靠谱。
这个任务其实担子更重。
因为这就不止是跟宁孑随便交流几句就能解决的事情了。他得做出一个准确的判断,比如在不久的未来这项技术的产出能否支撑起现在的投入。
有为集团毕竟跟宁孑的思考模式不一样。
宁孑是科学家,他感兴趣的东西并不一定需要具备市场价值,只要是能推进技术进步,就可以去做。
但有为集团需要盈利才能在市场竞争中活下来,这项技术对生产力的推动有多大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这项技术多久能落地,有为是否能担负得起前期的投入,项目落地之后多久能工业化生产,市场前景有多大,公司得等多久才能从这个项目中盈利,等等一系列问题。
为此他在睡觉前还专门查阅了波士顿动力的情况,显然这家公司到现在为止虽然已经三易其手,但依然没有找到盈利的方向,目前依然在亏损状态。
每年发布的视频看上去很酷,但也仅此而已了。
寥寥几种产品高昂的售价跟极为有限的应用场景,让这家公司依然没有盈利能力,只能依靠持续的投入来保证研发,现在看来这种情况还需要持续很久。
有为集团大概率是无法负担如此长时间的研发投入的,更别提这还是个全新的赛道。如果真的接受宁孑的要求,意味着从头开始投入……
麻蛋……
怎么总是在地狱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