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岁的刘前进,在七年前为了大儿子能从乡下回城,不得不让他顶了自己的工作。
可是大儿子回城,拖家带口的,儿媳妇没有城市户口,只能吃商品粮。
刘家三儿一女。女儿嫁出去了,小儿子和儿媳在同一个厂子,分了一套房,刘家老两口就和二儿子一家住。
这大哥一回城,不仅家里挤得不行,父亲还把工作让给了老大,二儿子各种不乐意。
刘前进也没办法,一家人,就老大赶上下乡,后来政策宽松,一家只有一个就行。
看看其他孩子都留在城里,只有老大一个人去受苦,他这当父亲的,心里真不好受。
可老大回城,日子也不好过。
父亲是机械厂的高级工,他顶班只能从学徒做起,这工资可差不少呢!
媳妇孩子没有户口,他的工资都不够用。
弟弟妹妹不高兴,本来父母赚得多,还能贴补他们一下。
结果父亲的工作给了他,这还不够,还得往他身上贴钱。
刘前进看着家里三天两头地闹矛盾,再想想自己岁数也不大,总不能就在家干呆着,他就寻了条赚钱的路子——修电器。
他好歹是个有手艺的人,就自学电子技术。
最开始就是收音机,偶尔修修缝纫机。
后来生活条件好了,什么电风扇,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他都能修。
这一修就修了七年。
两个月前,一个老朋友来找他,说有人想跟他拜师,还愿意交学费。
刘前进也六十了,家里孩子都有工作,再往下一代还小呢。
这修电器虽说还挺挣钱,但他能干几年还不一定,也不用怕什么教会徒弟饿死师傅之类的,何况人家还愿意花钱。
于是他就收了这个徒弟。
这徒弟虽然年纪小,但脑袋还是很聪明的。
这两个月,刘前进走街串巷都带着他,修电器的时候,就让他在旁边学着。
“建东,你看着,这就是这个电路板上零件坏了。”
今天难得修了一台彩色电视机,刘前进边修边给徒弟讲解。
崔建东认真地看着,间或给师傅递一递东西。
边看边和脑海中,记着的电路图对比。
崔建东为了学习,不仅从师傅那借了很多无线电的书,也淘了很多带电路图的说明书。
只是他年纪看起来太小,上门修理电器,师傅不好让他出手,怕主人家不信任。
好在他有钱,学习之余,就收购一些坏电器,配上自己买的零件。
不仅能练手,被修好的电器,还可以卖掉,一出一进反倒还能挣些钱。
修好了电视,跟着师傅从主人家出来。
“师傅,我一会还有事,今天下午就不跟着您了。”崔建东向刘前进请假道。
刘前进推着自行车,把工具从他手里接过来,挥挥手。
“行,那你去吧,回家别忘了琢磨琢磨今天看到的彩电。”
崔建东点点头,告别了师傅,去小吃摊买了鸡蛋饼和葱油饼,来到了服装批发市场。
走到市场最里面,远远就看见,郑小兰和顾客说话,楚夏则明目张胆地在旁边偷懒。
他悄悄绕到后面,拍了拍穿着连衣裙的少女。